以局限的馆藏品标准鉴定文物:是文物界的大问题( 二 )


另外,还有一部分皇家御用瓷器并未进宫,十选一,百选一的精品入宫了,剩余部分在景德镇当地就变价了。乾隆七年六月十四日,皇帝给远在景德镇的唐英下旨:挑选用得的送进,其他用不得的不必送京,即在当地变价。乾隆三十七年,在景德镇变卖瓷器得银1291两1钱6分3厘。
嘉庆五年,总管内务府奉旨“将广储司六库久储物品可酌量售变”,“拟招商变价物件清单:康熙年款瓷器55115件,雍正年款瓷器37111件,乾隆年款瓷器99699件,连无款粗瓷器198336件”。
嘉庆十二年内务府奉旨库存瓷器内变价10万件,“随传集各商人等赴库逐款看视,所出价银多寡不一,唯商人乔文郁愿出价银4311两9钱1分2厘,与崇文门经纪所估价银有盈”。
嘉庆十四年,“瓷库现存圆琢瓷器329350件,”“招商售变圆琢瓷器15万件”“招商认买先将价银交纳广储司银库后再赴各库领取物件”。“按上次售变价招商认买,唯商人李賡扬投递认呈,情愿出价银14487两2钱5分。其中尊262件、瓶4381件、罐925件、碗80504件……
嘉庆年间的三次大招商、大变卖,约45万件瓷器从宫中流向了民间,康雍乾三朝的瓷器精华几乎倾巢而出。这也是台北故宫几乎无好瓷器的根本原因。)
赏赐用瓷,历代皇宫会将官窑瓷器当做礼物赏赐给王公贵族和有功之人以及附属国的使节等,且数量巨大,是历代官窑瓷器流向民间主要途径之一。
当改朝换代时,因为当时的交通条件限制有很多在路途运往皇宫的瓷器不会再运进宫里,由于信息传递手段的限制御窑厂的生产不会马上停止,因此路途上的和御窑厂的库存会流向民间,这应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以局限的馆藏品标准鉴定文物:是文物界的大问题
文章插图
三、官窑瓷器流向民间后的去向1、自然损毁,大量的官窑瓷器改朝换代后从宫里流向民间,随着时间的推移价值会越来越高一定会向有钱人手里集中,不会当一般日用瓷使用,从出土瓷器大部分没有使用痕迹得到证明,但各种原因会损毁一部分,但比例不会太大。
2、传世流转,若干朝代后有一部分传世品会当做古董流回宫里,供皇家把玩欣赏,如万历时期收一对成化鸡缸杯要花十万金。还有大部分在民间富人或收藏家手里继续流传。
3、埋入地下,本朝的官窑瓷器在当朝有很多是赐给皇亲国戚或有功之人做随葬品的,民间也一直有厚葬之风,当一些持有官窑瓷器的人死去会当做随葬品一同埋入地下;另一种情况是持有官窑瓷器的人在社会动乱时期会把瓷器当做财富埋入地下,即窖藏。种种原因埋入地下是官窑瓷器最大的去向。
 以局限的馆藏品标准鉴定文物:是文物界的大问题
文章插图
四、目前的馆藏品数量只是中国瓷器存量的冰山一角中国自唐代至明清上千年的时间,官窑瓷器一直没有停止烧造,因为要维持皇宫数量庞大的日用、观赏、赏赐、庆典、祭祀和随葬(唐三彩全部是为随葬烧造的)的需要。
朝代更替多少次,皇宫里的瓷器就像更换货币一样替换多少次,随着时间的推移,流向民间的瓷器会随着厚葬之风,或为了躲避战乱当做财富埋入地下,在民间传世的会越来越少,其中一小部分被后代皇宫当做古董收入宫里。
解放后被文物单位当做文物征集到博物馆中,有一少部分随葬品和窖藏被文物单位挖掘出来。
从以上逻辑分析来看,流入民间一直传世的是少数,这少数中被征集入宫的是少数;地下被文博单位挖掘的是少数,都说十墓九空,这九空中文博单位正式考古挖掘的占多少?
中国上千年中帝王将相、王公贵族随葬瓷器的有多少人?把官窑瓷器当做财富收藏而又随葬的人有多少?把官窑瓷器当做财富窖藏的有多少?
 以局限的馆藏品标准鉴定文物:是文物界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