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门神文化发展史, 神荼郁垒为何被世人遗忘

门神,顾名思义乃守门护卫的神祇,常驻于凡间,人们认为将门神画像贴到门上,便有门神护卫驱邪镇鬼,保家宅平安,因此虽然门神在三教中神位很低,但却是非常受百姓欢迎的,根据史料记载,从我国周代开始就已经出现了“祀门”的活动,而且还是非常重要的典礼。
古代门神文化发展史, 神荼郁垒为何被世人遗忘
文章插图
三教神话体系和民间传说里,唯一有名号和封号的门神,叫“神荼、郁垒”。《山海经》里有这样一段记述:“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蟠屈三千里,其卑枝东北曰鬼门,万鬼出入也。有二神,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众鬼之害人者。”据说神荼守卫西南方,凡有邪神入山偷桃,就用桃木剑砍其颈,用桃枝贯其腮,并将邪神投入海中喂毒龙。郁垒守卫东北方,如发现饿鬼上树偷吃,就缚以苇索,射以桃弧,扔到山里喂老虎。
古代门神文化发展史, 神荼郁垒为何被世人遗忘
文章插图
神荼、郁垒两兄弟乃是驱鬼辟邪之神,形象自然不会慈眉善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有一幅画,画中即有神荼、郁垒的肖像。二神坐在桃树下,袒胸露腹,虬髯虎须,头上长角,手执桃木剑,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可惜的是,由于东汉后的三国两晋时期,战乱频发,为防止盗墓的出现,“厚葬”的风俗被当朝统治者放弃。因此,这一时期的墓葬中,很难发现门神的形象,再加上当时建筑多为木制,基本上没有存留关于门神的形象。
古代门神文化发展史, 神荼郁垒为何被世人遗忘
文章插图
到了唐代又出现了一位门神钟馗,他不但捉鬼,而且吃鬼,其形象是豹头虬髯,目如环,鼻如钩,耳如钟,头戴乌纱帽,脚著黑朝鞋,身穿大红袍,右手执剑,左手捉鬼,怒目而视,一副威风凛凛,正气凛然的模样。至于其来历想必不少人都去了解过,钟馗原来是陕西终南山人,少时即才华出众,仅因为相貌丑陋没有中举,于是恼羞成怒撞死在殿阶上,唐高祖听说后特别赐给红官袍予以安葬。
古代门神文化发展史, 神荼郁垒为何被世人遗忘
文章插图
后来唐玄宗一天晚上梦见小鬼偷窃宫中财物,急忙喊叫捉拿,只见一位相貌魁伟的大丈夫跑上殿来捉住吃之。自称是“武举不中进士钟馗”。唐玄宗醒来后请来画匠吴道子将钟馗的像画了下来,挂于宫门之上作为门神。后来道教吸收了这种信仰,常将钟馗视作祛恶逐鬼的判官。而唐代过后一直到元末明初,才渐渐有人供奉秦琼尉迟恭,加上后来小说影响,让人们逐渐遗忘了神荼和郁垒。
古代门神文化发展史, 神荼郁垒为何被世人遗忘
文章插图
根据《隋唐演义》记载,唐太宗李世民为成就帝业征战多年,杀人不计其数,既位后夜不能寐,多做恶梦,群臣认为这是冤魂鬼魅纠缠帝王,因此建议让秦琼和尉迟敬德两位大将守在宫门前。《西游记》里有关于这个桥段也是大同小异,只不过增添了泾河龙王这么个角色,后面的情形都一模一样,由于秦琼和尉迟恭二人每夜守卫宫门太过辛劳,太宗便命画匠绘制二将之戎装像,怒目发威,手持鞭锏,悬挂于宫门两旁,此后邪崇全消。
古代门神文化发展史, 神荼郁垒为何被世人遗忘
文章插图
然而《西游记》和《隋唐演义》都只是小说罢了,在历史上太宗倒是命人绘制了秦琼尉迟恭的画像,但却是珍藏在凌烟阁内(凌烟阁是唐代专门存放有功之臣画像的地方)。然而由于小说的影响,从元末开始后人陆续跟风,将二将定义为门神,一直流传至今,也是目前流传最广的门神。而再到后来门神就多的五花八门了,武官类的增加了关公、赵云、马超、孙膑、庞涓、裴元庆、李元霸、岳飞、韩世忠等,文官类则有魏征、包拯、文天祥、海瑞等。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年画艺人与时俱进,把传统门神换成了抗日军民,创作了新年画,表现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