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动》:世界原本就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大流动》:世界原本就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人能独善其身】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
这是16世纪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布道词。20世纪30年代,海明威引用了这首布道词,创作了他一生最为看重的作品《丧钟为谁而鸣》。这部作品让海明威攀上了新的创作高峰,他不再迷茫,走出了孤岛,和世界联系在了一起。
《大流动》:世界原本就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文章插图
十几年后,海明威创作出了《老人与海》,来暗喻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揭示世界的永恒主题: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不可能孤立存在,你不能独善其身,只能面对。
如果你觉得这个主题的哲学味道太浓的话,近些年兴起的全球史研究也许可以让这个主题更加直观一些,比如印度学者纳扬昌达的《大流动》。
在《大流动》这本书中,纳扬昌达梳理了人类社会物品和思想的全球流动进程。从人类走出非洲到21世纪,几万年的时间,流动没有停止,并塑造了如今的世界。几万年的大流动证明了一点:世界是一直联系在一起的,人类是命运共同体,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一、流动的历史
如今地球的人口已经突破了75亿,但这75亿人的祖先却全部来自非洲东部的一个小族群。经过几万年的流动,演变成了现代人类社会。
《大流动》:世界原本就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文章插图
虽然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出土了几十万年甚至上百万年前的类人猿化石,但这些类人猿并非现代人类的祖先,他们早已经灭绝。
人类基因组计划描绘出了现代人类的起源途径。
几万年前,现代人类的祖先生活在非洲东部,靠打猎为生。由于环境变化,一部分人开始迁徙,追逐新的猎物。(留下的人成为非洲黑人的祖先)。
他们先来到西亚,但每次环境变化,都会有一些人被迫继续迁徙。一些人来到了南亚,一部分向北进入欧洲,一部分来到中亚。
进入南亚的这支继续往东,扩散到中国的南方、东南亚、澳洲以及南太平洋等地。进入欧洲的那支成为现代白人的祖先。
《大流动》:世界原本就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文章插图
而进入到中亚的那支继续往东,来到黄河流域。一部分扩散到朝鲜半岛、日本。还有一些则继续往北,越过白令陆桥,来到美洲,成为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
就这样,人类散布到了世界各地。
一万年前左右,一些地方依靠打猎已经无法维持生存,当地人发展出了农业,开始定居,文明开始出现。
进入文明时期的人类为了获取新的土地而迁徙,帝国开始出现,全新的流动开始了。此时的流动已经不仅仅是人本身的流动,由于贸易的出现,物品和思想的流动成为主题,重新塑造着人类社会。
工业化时代,这种流动的规模越来越大,频次越来越高。到了20世纪后期,人们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种流动,全球化。
二、大流动的引领者
《大流动》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全球史著作,但纳扬昌达并没有按照传统的历史叙述方法,以时间进程来描述,而是以四种角色为核心来铺开叙述。
纳扬昌达认为,在流动进程中,探险家、商人、武士、传教士这四种角色是流动的引领者。
《大流动》:世界原本就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文章插图
农业时代开启后,定居的人们很快就会遭遇土地不足的问题,为了寻找适合耕种的土地,一批勇敢者踏上了探险之旅。
探险家们也许会发现一片无主之地,移民会随后而来。经过一段时期,探险家会继续开拓。
但也可能,他们发现一片肥沃的土地,而这片土地已经有主了。那么接下来,其他的角色就会随之登场。
如能友好相处,双方会进行贸易,商人会带来各自需要的物品。
可是更多时候是敌对状态,冲突在所难免,武士们便开始追逐自己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