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丝绸贸易的名人——乌氏倮(上)

大家好,我们的小思姐聊生活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全文共2594字 | 阅读需5分钟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无论乌氏县在今天何处,它在当时都是中原地区与西域丝绸贸易的一个重要的中转站。中原与西域各民族友好往来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双方贸易往来中,早期丝绸之路的雏形逐步形成。而地处关陇要道的乌氏地区构成了其中的重要一环。本文所记述的早期丝绸贸易的著名商人乌氏倮便来自这一地区。乌氏倮与“戎王”的丝绸贸易乌氏倮是秦朝乌氏族人,大约生活在战国末年和秦始皇时期。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乌氏倮畜牧,及众,斥卖,求奇缯物,间献遗戎王。戎王什倍其偿,与之畜,畜至用谷量马牛。秦始皇帝令倮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乌氏倮的主要贸易方式是:以内地珍贵的丝织品与关外戎王贸易,为秦朝换取大量的马牛物资。这是正史中所见内地与边疆进行丝绸贸易的最早记载。尽管由于史料很少,目前还无法弄清与乌氏倮贸易的“戎王”的确切方位,也无法完全弄清“戎王”是哪个部族,但根据《史记》中的这段记载至少确定以下几点:第一,这位神秘的戎王肯定不在秦的疆域之内,且不能直接买到丝绸,否则没有必要通过乌氏倮来转手买卖丝绸。第二,这位戎王是一个很大的游牧部落的酋长或首领,否则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马牛。第三,这位戎王深知丝绸的珍贵。在乌氏倮和其他人看来,双方的贸易乌氏倮占了极大便宜,但在戎王及其族人看来,实际却是丝绸求之不得,因此认为自己才占了更大便宜。第四,乌氏倮与戎王的丝绸贸易量很大。从“戎王什倍其偿,与之畜,畜至用谷量马牛”看,尽管丝绸的实际价值仅相当于所贸易马牛的十分之一,但由于马牛的数量极多——“畜至用谷量马牛”,因而这批丝绸的数量仍相当可观。它不仅说明乌氏倮有着一个精明的贸易团队,表面上通过大量变卖马牛来采购内地珍贵的丝织品,实际上是披着民间外衣的政府行为,也说明戎王换取丝绸并非仅仅为了消费,他的主要目的还是要把丝绸卖给价格更高地区的人们。早期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延伸就是在这样的贸易接力下产生的。第五,根据谭其骧先生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可知,秦的西部边境距乌氏县不远。而过了边境,再往西走,就是历史上的一个著名游牧民族——大月氏。如《史记·大宛列传》注引《正义》曰:“凉、甘、肃、瓜、沙等州,本月氏国之地。”故以上分析若没有太大误差,我们便可以推断:和乌氏倮进行丝绸贸易的戎王,即使不是大月氏的一位酋长或首领,也应该是和大月氏进行丝绸贸易的某个游牧部落的酋长或首领。
早期丝绸贸易的名人——乌氏倮(上)
文章插图
大月氏王庭遗址乌氏县所在地的质疑与修正乌氏是春秋时期西北地区的戎族之一,秦惠王时始设乌氏县。《史记·匈奴列传》称:“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故自陇以西有绵诸、绲戎、翟、之戎,岐、梁山、泾、漆以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各分散居溪谷,自有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余戎,然莫能相一。”《正义》引《括地志》云:“乌氏故城在泾州安定县东三十里。周之故地,后入戎,秦惠王取之,置乌氏县也。”秦昭襄王时设北地郡,乌氏县隶属之。西汉元鼎三年(前114),武帝分割北地郡,设置安定郡,下辖2 1 县,乌氏亦为其中之一。学界对秦汉时期乌氏县地望的探讨,主要依据《汉书·地理志下》有关乌氏县地理特征的记录:“乌氏,乌水出西,北入河。都卢山在西。莽曰乌亭。”乌水在今宁夏清水河流域。清人陈澧《汉书地理志水道图说》言:“今甘肃固原州清水河出州南境,北流入河。乌氏古城在平凉县西北,与固原州接界,其地唯清水河北流入河,故知为乌水也。”杨守敬《水经注疏》则认为:《汉志》,安定郡乌氏县,有乌水,出西北入河。《水经注》无澧谓即固原州之清水河,然则即此高平川也……此水初曰乌水,以色名,又曰苦水,以味名,又曰高平川,别以县名;今曰清水河,则又以色名。董若诚曰,今清水河出固原州西南六盘山,即大陇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