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在丈夫赵明诚去世时,恰逢“靖康之变”,于是写了这首诗
古往今来,中国的文化传统一向以男性为本位,女性地位普遍较低,她们被剥夺了接受教育的权利,也无发言权。男性社会下的家庭伦理使得女性的才华才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与社会渐行疏离。
即使是有才能的女性,想要施展才华也只能局限在自家门户之内,很难成书刊行,所以女性的文字最终流传下来的并不多。相比较其他古代妇女,得益于良好的成长环境和丰厚的文化传承,李清照的创作有了很好的发展。
李清照是个叛逆的才女,不是因为才气过人才叛逆,而是因为足够叛逆,才气才有所发展。郭沫若在《写在<三个叛逆的女性>前面》中提到,只有叛逆的女性才能冲破闺房的牢笼,在文学的道路上尽力地驰骋,实现自我。
文章插图
李清照便是如此。她勇于表现自我,敢于评判、反抗权势。虽是女性,但可以和一群男性作家跻身于《宋史》之中成为后人仰慕的对象,在男性话语权的社会下,独立、睿智而“自成一家”,对于她来说实属不易。
有多位学者将李清照与秦观作比较,认为李清照具有爽朗率真的男性表达方式。早期李清照不沉闷顺从,她不像一般家庭中的小姐闭门不出,喜欢感受自然,比如这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可谓名士风流,荷叶青翠欲滴,莲花竞相开放,一群活泼开朗的少女在醉中与野生的鸟群争路。虽然这首词只有短短三十三字,字字却不轻易间流露出男子般的爽快与洒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醉酒兴尽的欢喜之情,不若文弱女子笔下之文,这种自信极其难得。
文章插图
封建社会的女性基本都属于男性附属品,但李清照却能在这种社会下活出自我,大胆宣扬自己追求自由的个性。“晚回”、“沉醉”看起来与传统女性的言行举止不搭,实际上正是她对女性意识的淋漓尽致的体现。她异于寻常女子的自信态度,即使是在现当代,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李清照的晚期作品更多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感。李清照年轻时也写过爱国作品,只是相较晚年数量略少。比如《语溪中兴颂碑和张文潜》,当时正值北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统治阶层发生了激烈的斗争,各阶层为了利益相斗,对百姓不闻不问,这首诗就是面对这种情况发出的感慨。
李清照在丈夫赵明诚去世时,恰逢“靖康之变”,词里充满了对大宋王朝的讽刺和对大无畏精神的向往,比如《夏日绝句》: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文章插图
这首诗利用当年项羽的壮举来讥讽宋朝朝廷的懦弱。一个成长在男权社会中的女性,可以在国破家亡的时候有如此豪言,令人惊叹!南渡之后,历经国破家亡的李清照,原本活泼的内心变得支离破碎。创作开始转向对国家的失望和对百姓的同情,如若不是经历了这么多,李清照的晚年恐怕也不会饱含如此自信乐观的“大丈夫”气质!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对自我人格就有着充分肯定,这种对自我的高度肯定在遭遇丧国之耻之时,必然会变得更加慷慨激昂。这种高度使她将目光转向社会,转向国家,字里行间充满着胸怀天下的爱国精神和“大丈夫”的豪迈气质,展现了李清照渴望为国家出力却又无可奈何的情绪,可称之为担当。
文章插图
作为一个生活在南北宋交替阶段的女词人,李清照把自身对社会的感受写入文学作品,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下不一样的女性形象,她敢于追求爱情、评判自己,胸怀天下。
- 秦可卿有俊俏丈夫贾蓉,为何与贾珍传绯闻?他是否强迫秦可卿?
- 李商隐因“抄袭”被人骂,李清照则被人说“不入流”,这是为啥
- 李清照的豪华朋友圈:秦桧是她表妹夫,蔡京、王安石都是亲戚
- 都知李清照是千古才女,但很少有人知道,李清照与秦桧竟然有联系
- 金庸给她很嗲的名字,给了不嫌弃她的丈夫,她却一次次对丈夫不忠
- 37岁的李清照给闺蜜写词,大开大合矛盾纠结,却成一首千古名作
- 歌女被丈夫卖掉,因幸运被王爷看上,最终成为皇后
- 书法国画定制收藏《金石可镂》《舍得》《丈夫志四海》
- 民国最感人恋情:他追女学生到家中,其丈夫拱手相让,并与他结拜
- 历史上真正的女儿国女人可拥有多名丈夫,下葬风俗与埃及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