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5字高考满分作文,有30字老师不认识,阅卷组长做了两千字注释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让一个满腹草包的人来写文章,可能十天半个月也写不动百来个字,而让一个书籍遍览的人来写文章,不消半天也许就书成万字。
读书犹如是将一片片光华存进自己的脑海之中,随着思想的渗透融合汇聚,最终成为自己的闪光点,爱读书且会读书的人,往往笔落成卷,出口成章。
从古至今,所有写得一手好文章的文人们皆是饱读诗书,甚至一生之中都未曾将书本放下。他们将前人所作文章的精华汲取,融汇入自己所思所想,便又在那之前的光华之中更添一份明亮璀璨,一代一代传承,成为历史长河里不会沉落的明珠,永远明亮着。
现代社会发展速度,连生活节奏都加快了不少,耐着性子读书变成了少数人能做的事情,而在学校中的学生也大多是为了考试任务才读书,终究是浮于表面,未能了然其精华。
但在2010年,江苏高考语文卷中,有一位考生凭借着他饱览书籍所获得的才气文思在千万份考卷中脱颖而出,震撼了阅卷组的老师们,也震撼了全国各地关注高考详情的网友们。
755字高考满分作文,有30字老师不认识,阅卷组长做了两千字注释
文章插图
文言佳作
“呱呱小儿,但饮牛湩,至于弱冠,不明犍状……”当已经阅上数千份内容大同小异形式单一普通的高考作文的阅卷老师读到某一个学生的作文后,只觉精神一振,原本在脑中盘踞越来越多的瞌睡虫都被惊得瞬间消失了。
对于高考阅卷老师而言,批作文犹如是饮水,那些规整却没什么亮点的作文像是白开水,乍一饮来还算尚可,饮多了便觉得乏味至极,若是阅到行文之中略有亮点的文章,便似是这水中添了点调味料,能多饮上几口。
但读到这一篇体裁尤为特别的文章时,阅卷老师却只觉一杯温度适口的清茶缓缓淌入喉间,还未细读便已唇齿留香。
755字高考满分作文,有30字老师不认识,阅卷组长做了两千字注释
文章插图
能够在短短一小时内完成一篇流畅且突出表达话题内容的作文已经是难得,而这篇作文却不仅仅是以极为清新雅致的笔触书写自己的观点,更为难得的是,这居然是一篇文言文体裁的作文。
在如今这个科技与时代并行的社会中,白话文早已替代了文言文的形式来用于书面文章,文言文与古诗词的体裁仅仅只有少数人能够融会贯通地用于书写,而一个高中生便以能够流畅地使用文言文的体裁来书写一篇立意深远的文章,实在是令整个阅卷组都感到惊讶。
“吾所思者,河泮水墺,杨槐秦秦,钉疃,柳榆其禾。”仅仅短短十余字便已简练明了地将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点出,语文阅卷组的老师们皆是对于国学颇有研究之人,但面对这篇引经据典又娓娓道来的作文,几乎未曾讨论多久,便给予了满分的评判。
之后随着满分作文逐渐流传在网络上,许许多多的人都认识了这篇文章的作者——一个名叫王云飞的高三学生。
755字高考满分作文,有30字老师不认识,阅卷组长做了两千字注释
文章插图
自幼爱读书
王云飞出生于1992年,父母皆不是从事国学或文学类工作,但他在年幼时便已经开始喜欢上了朗读和背诵诗词。
其他寻常孩子或许读这些不太明白意思的诗词只会觉得无趣,但王云飞却觉得诗词读来像是歌曲那般拥有着极美的韵律和风味,几乎不需要父母怎么引导,自己便开始搜集更多的诗词古文进行朗读和背诵。
当他细细咀嚼着古文诗词中这些被漫长的时光所封存的文字,犹如是温暖的太阳将冰封多年的冰块一点点融化。
755字高考满分作文,有30字老师不认识,阅卷组长做了两千字注释
文章插图
一开始艰难地领会表层的意思,直到慢慢触及核心时,才发现那些真实存在的历史事件与悲喜不同的思绪情感像是彩虹一般从来不会褪色。这些明艳的色彩唯有在深深挖掘之后,便似是雨后天晴般悬挂在他的心间。
待到初中时期,流行小说在校园中被人各种传阅时,王云飞却更爱捧着如《史记》、《资治通鉴》这样的史学书籍。或许千百年前的文人所所思所想通过文字真的能够穿越时间与空间的间隔,闪耀在这位对国学痴迷的孩子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