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黄老之学!
文章插图
说道家治国效果比儒家好,这个实在是有些误会。虽然《道德经》算是对王治天下的一些建言,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浪淘沙,各种思潮不断试验的结果下,只有法家真正起到了强国并一统天下的作用。不过也由于法家过于严酷,导致暴秦二世而亡,天下大乱。所以西汉建立之后,统治阶级吸取了暴秦速亡的经验,选取了老子部分思想作为治国向导,即“无为而治”,让天下百姓修生养息,国力迅速发展,百姓安居乐业,是为“文景之治”。而这一指导思想,取法老子,更扯上黄帝这个远古偶像,称为“黄老之学”。很多人认为“黄老之学”就是老子的道家学派,所以才会有道家治国的说法。到底什么是“黄老之学”?我们知道,先秦百家以老子道家为尊,花开百枝,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流派。在那个思潮澎湃的时代里,各种学说都在探讨国家、王权、人民之间的关系,提出各自的治理国家的办法。这其中,老子对旧制度是完全失望的,批判甚至放弃努力;儒家则希望自上而下进行改革,维护不合时宜的旧制度;墨家与儒家针锋相对,反对宗族礼法的“血统政治”;法家则主张制度管理,忽略对人性和人情的关怀,严酷无情。
文章插图
这些学说各有闪光点,同时各自的思想局限性也是非常明显的。所以战国中期,以齐国学者为主的稷下学者们,开始重新思考和探讨。这种理念整理成文,就是稷下学派的《管子》。稷下学派的思想,就是“黄老之学”。老子是思想主流,黄帝不过是扯来作大旗的虎皮。“黄老之学”和道家学说有何异同?其实“黄老之学”只是以老子思想作为指导,来对前期各种思想流派的缺陷来进行纠正,特别是针对法家。因为老子、儒家、墨家都没有进入政治决策高层,法家作为制度管理流派,在各个国家已经取得非凡成果,只是太过严苛,不适合拿到台面上来讲。老子的《道德经》,到底是“道经”在前,还是“德经”在前?这其中涉及道家内部流派之争。“道经”在前的学派,注重老子的哲学思想,被视为老子道学的真传,比如庄子;“德经”在前的学派,则注重老子思想的实用部分,这一学派后来发展为法家。
文章插图
“黄老之学”正是用老子思想来对“德经”部分发展出来的法家进行纠偏,已达到一种完美的国家、君主、人民之间的平衡。他们提出“道法”的概念,其政治逻辑是,只有符合“道”的“法”,才是合理的法。也就是说,一切“法”必须符合“道”。这很明显就是对法家的过于严酷的“暴政”进行柔和变通。这种思想是非常先进的。即使在现代政治理念里,法律法规也必须以人性为参照,是人性的制度化体现。相对于老子以“无为”达到“无不为”和“有为”的状态,“黄老之学”则是通过“有为”和“无不为”来达到“无为”的状态。黄老之学的理想政治状态是“无为”。而“有为”、“无不为”是手段,具体下来就是各种“道法”。所以,“黄老之学”实际上只是用老子思想改良的法家而已。而强秦所遵循的暴力法家飞速成功后急速灭亡,正验证了稷下学派“黄老之学”的相对正确性。所以西汉建立之后,高层统治者采用了更为切合实际,更为温和的“黄老之学”作为建国初期的治国理论基础。
文章插图
儒家如何上位?到汉武帝时期,为了和信任黄老之学的窦太后内斗,刘彻采用了经过董仲舒修改后的儒家学说作为政治理念。实际上董仲舒搞的“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之类的东西,已经和先秦儒家相去甚远,这完全是挂着儒家的牌子,对皇权进行神化,对阶级地位进行尊卑划分,这是适合汉武帝当时的执政需求的。所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从此上位,统治者放弃了“黄老之学”。但这种放弃,只是一种政治姿态,骨子里依然延续着黄老学说。西汉就开始了“儒法并用”的手段,其本质是“儒表法里”。千百年来,中国历史上王朝的统治手段都是如此,口里说是“儒家”,其实手下做的都是“法家”。这两种学说流派一明一暗,一刚一柔,上下左右,自圆其说。还要改良的“黄老之学”何用?跟老子的“道家”又哪里有一分钱关系?“儒家”也不过落了个名声罢了,还得被骂成“伪君子”。
- 明知是林冲仇人,宋江还放高俅下山,林冲为什么不跟宋江翻脸
- 运用安全工程实务题——秋分有什么美好寓意?
- 大汉盛世的真实生活场景是什么样的?走近汉画中的历史故事
- 梁山为何能打赢方腊?不是梁山有多强,你看方腊自己做了什么傻事
- 纵观徐志摩一生三位佳人伴终生,到底谁才是他的真爱!
- 中原到底有多大中原都包括哪些地方!
- 历史上有什么遗祸千秋的决定八股文、闭关锁国,中国近代的屈辱
- 唐僧为什么不用九环锡杖,你看它的前两任主人是谁
- 王昭君的墓为什么能够保留到今天?因为这个原因盗墓贼都要绕着走
- 俗语“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田”是啥意思,背后还藏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