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纺”获得巴拿马金奖与嘉兴王江泾的丝绸有什么关系?( 二 )


汪氏祖籍安徽,清嘉庆时以“负贩丝绸”为生,往来于王江泾与盛泽之间,后在王江泾创设绸行。
咸丰十年(1860)庚申之役,由于王江泾毁于战火,汪氏遂将绸行迁至盛泽,改名汪永亨绸行,并迅速成为当地丝绸业龙头老大。
清咸丰十年(1860)年间,王江泾的绸商迁至盛泽者为数甚众,带动苏、浙商贾云集于盛泽。
“盛纺”获得巴拿马金奖与嘉兴王江泾的丝绸有什么关系?
文章插图
3
太平天国时期,王江泾的机户为了躲避战乱,迁走了一部分的机户。太平军失败后,一部分机户又迁回王江泾,使王江泾丝织业逐渐恢复元气。
清代同治末光绪初,王江泾镇又成为丝绸业贸易中心,“洋商及镇江等处客帮来泾购买”者络绎不绝。但终因庚申之役破坏过甚,无力维持贸易中心的地位。
清末,王江泾镇上的丝绸贸易逐渐移往邻近的盛泽镇。
民国初年,王江泾镇“仅存一里街有市集,余均荒落”。王江泾四乡农家“所产绸缎,多由盛泽转销”。
据史料载,清末民初,王江泾镇的丝绸贸易中心地位虽然衰落,但四乡农家的丝织业仍继续得以维持,四乡约有织机户千余家,绝大多数是每户拥有织机一台的个体织机户,从事家庭手工业生产,“每机时开时停,平均每台每月约十三四匹,总计产量约十四万余匹。”
与昔时“日出万绸”相比,产量大幅度下跌。这些机户所生产的丝绸,不再运往清咸丰十年(1860)前的王江泾镇,而运往盛泽。“由机户直销盛泽者约80%,经绸庄转销上海者约20%。”盛泽的绸行则将王江泾丝绸全部冠之以“盛纺”,作为本地的丝织业品牌。
当时,王江泾各村都有专业的傤船往返于江苏盛泽绸行,三天一小送,五天一大送,农户将织出的绸缎卖给绸行,再换购回丝织所用的原料白厂丝。
清宣统二年(1910),清政府在南京举办了一次规模盛大的南洋劝业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官方名义主办的国际性博览会,江苏方推荐的“盛纺”获得一等奖;继而又在意大利都灵博览会获得一等奖。
1915年,“盛纺”又获得美国巴拿马赛会金奖。观其历史,“盛纺”其实是由无数王江泾丝织品所构成,我想,人称王江泾丝织品曾获得巴拿马金奖也是恰如其分的。
1915年,中国赴巴拿马赛会监督处第一期报告在提及我国的薄绸产品时,曾有这样一段话:“秀水(王江泾)盛泽等处所产者,实为丝织品中最佳之衣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