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咏鹅》写《咏鸡》,农民凭18字获得文学奖,引来反对声一片
文章插图
唐贞观十九年,在客人的考验下,一个七岁的孩子祭出了史上最为著名的神童诗:《咏鹅》。2016年,年近七旬的农民诗人危勇凭借一首《咏鸡》斩获诗歌大奖,顿时名声大噪,风光一时无两。
两个事件相距1375年,我们却不得不将它们放在一起围观,原因就是这跨越千年的两声咏叹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时空纽带。危勇自己承认——即使他不承认,我们也能轻松地辨别出来,《咏鸡》是《咏鹅》精心仿造的复制品。
《咏鹅》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鸡》危勇
鸡,鸡,鸡,尖嘴对天啼。
三更呼皓月,五鼓唤晨曦。
文章插图
一首18字的五言古诗,危勇凭借它获得了2016年度的第二届“农民文学奖”,奖金一万元,平均每字555元。那么,危勇的这一闪光力作,究竟是青出于蓝的浪拍沙滩,还是眼高手低的拙劣模仿?
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农民文学奖。顾名思义,要想获奖,首先你得是个农民,其次你得有拿得出手的作品。2014年,该奖项由作家张一一发起,首届获奖者是农村妇女蒋慕平,写下几部剧本和小戏;第三届获奖者则是大名鼎鼎的脑瘫诗人余秀华,她的作品不必多赘述;再后来,农民工梁武钦凭借长篇小说《一位农民工35年的寻梦之旅》获奖。
文章插图
而夹在这中间的第二届得主危勇,显得是那么格格不入。虽然他的《咏鸡》生动有趣,兼备写实性与艺术性,体现了一定的文学功底,但对于一项上升到了农民级的、公众皆知的文学奖项来说,是不是有些头重脚轻?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讨论。
第一点,对比之下,相形见绌。
《咏鹅》的表现手法多而巧妙,动态与静态的转换,听觉与视觉的搭配,声音与色彩的结合,把鹅的形态与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再无可添加之处。
而整首《咏鸡》其实就写了一件事,那就是“尖嘴对天啼”,后两句都是对这一句的延伸,至于鸡的形态、动态、色彩、特征等方面皆一一忽略。
文章插图
况且,“皓月”是三更才出的吗?逻辑上过不去。危勇作为农民不该不清楚月亮何时迎出,三更的说法或许只是为了押韵吧。
第二点,“鸡”不止仿了“鹅”,还仿了“猪”。
【模仿《咏鹅》写《咏鸡》,农民凭18字获得文学奖,引来反对声一片】相传朱元璋有一首经典的《咏鸡诗》,是这样写的:“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日,扫退残星与晓月。”危勇说,五更时分唤出了晨曦;朱元璋说,三遍叫声唤出了红日。
这首诗不管是不是朱重八所写,但它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流传度很广,是有借鉴可能性以及可实现性的。危勇是否从中获取了灵感,我们不得而知,但相似的思维总会使人产生这样的疑虑。如果假设成立,那这就是一种危险的勇气。
文章插图
第三点,18个字就能拿奖,凭什么?
如果要讨论这一点,我们就必须把前两点的顾虑暂时打消,来重新假定论点:现在,我们赋予《咏鸡》傲视群雄的权利,就当它是一首才华冠世的神作。即便如此,那么它就该获奖吗?
仅仅凭借一首诗(而且是18字的小诗)就能获奖,这是千百年来从来都没有的事。我们说“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假如一首诗就能获奖的话,那李白断然会更加憔悴,因为光拿奖就要拿到手软。
- “文二代”贾浅浅被嘲借父上位,网友模仿创作大赛,分分钟变诗人
- 70岁农民作出《咏鸡》,仅靠18字获1万元奖金,引来网友争相模仿
- 毛主席模仿别人写了一首词,豪情万丈,不输原作者,太牛了
- 日本从唐朝就在模仿我们,看日本人所绘的唐代乐舞
- 吴家为什么让吴邪模仿齐羽
- 老农模仿《咏鹅》写《咏鸡》,获万元大奖,网友效仿却出尽洋相
- 农民模仿《咏鹅》写出一首《咏鸡》,获国家级文学奖,全文仅18字
- 李白写了一首《侠客行》,引得后人争相模仿,只有此人尽得真传!
- 小巧|20多款精致小巧的院子,简单易模仿,值得你好好看看
- 减脂|新表情来自五阿哥?苏有朋称放弃转型,包贝尔模仿被指发型是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