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满,满族人心中永远的萨满

“萨满”一词在我国最早的记载是十二世纪中叶, 我国古代学者徐梦莘在其《三朝北盟汇编》中提到:“珊蛮者,女真语巫妪也。”珊蛮一词, 成为世界上第一次明确的、毫无争议的“萨满”一词的记录。
 |萨满,满族人心中永远的萨满
文章插图
后于清康熙年间,俄国使节在访问了中国后,在他们发表的旅行记中,第一次把满族的“萨满”介绍到了全世界。萨满的鼓声,集合了白山黑水满族地区繁衍、生息的芸芸众生向大自然——天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顶礼膜拜。
 |萨满,满族人心中永远的萨满
文章插图
萨满影响人们的生活面很广,却没有“经典”留存,以供人们学习、传播。比起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有经书、有教堂、有寺庙、有官方支持的强大力量,萨满无处不在,却又深藏民间。它更像满族人过去的游猎生活,来去无踪影,与大自然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在萨满教信仰中,对天的崇拜由来已久。满族人称天为“阿布卡”。满族人祖先肃慎至女真族系,萨满教的传统一直保持比较完整。在《晋书》《旧唐书》《新唐书》《金史》等史书中,对萨满教记载得比较详细。肃慎人有灵魂不死的信仰,人死后总要杀猪放在棺椁旁,让死人在阴间享用。万物有灵的观念在肃慎人中间也是根深蒂固的。满族建立的国家都在宫廷里保持了萨满教的祭祀礼仪。
据文献记载,满族至后金时,老罕王努尔哈赤在佛阿拉城、赫图阿拉城皆建过“堂子”,举行立竿祭天活动,此即萨满教的表现形式。清代,以官方名义,又刊行了《满洲祭天祭神典礼》一书,其后又有《满洲四礼集》等书,对萨满教的祭祀作了详细的规定。萨满教认真:上为天,诸神所居;中为地,人类所居;下为地狱,恶魔所居。
 |萨满,满族人心中永远的萨满
文章插图
萨满教活动的主持者称为萨满。萨满或男或女,每个家族都有,无俸禄,尽义务,其活动以家族为单位进行。由于姓氏不同,所祀神位亦有别,大体上以天、地、山、河、脘、蟒蛇、树等自然物为崇信对象。萨满用具(法器)有神衣、神帽、腰铃、神刀、抓鼓、扎板、三弦、琵琶、串铃等。祭祀活动以年末家祭最为隆重,一般需时三天。此外尚有马祭、柳技祭、鱼祭、换索等等。每祭必用猪为牲品,也有用羊、鹅、鸭、鸡的。祭天则于户外院东南索伦杆下举行。牲猪祭后,烹煮而食,除本族食外,邻里知者皆来贺,“席地坐,以刀割肉自食”。客食毕,不谢。客走,主人亦不送。室内牲猪不出户外食,户外牲猪不入室内食。萨满在每次祭祀活动中,都要用满语唱不同内容的祭杷歌。其歌词大意是:祝保族人平安,来年风调雨顺,粮谷丰登之意。
 |萨满,满族人心中永远的萨满
文章插图
白山黑水古老的萨满教流传了千百年,它作为满族古老的信仰曾经在人们心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但随着满族社会的发展,萨满教逐渐失去往昔的作用。但是萨满教已深深融入满族人的生活中。
 |萨满,满族人心中永远的萨满
文章插图
如今,在满族人高度集中、民风未改的地区还保留着萨满教的习俗;在其他地区,萨满依然以变异的形式继续存在着,即使在今天我们依然能看见它的痕迹。比如满族的剪纸、满族医学以及祭山神、神树等习俗,至今仍然存活在满族。其中蕴含的崇尚自然、对万物有敬畏感等思想在艺术、哲学、政治、军事、民俗、道德、法律、医药卫生等方面都有体现。
 |萨满,满族人心中永远的萨满
文章插图
敬畏者,敬一切,敬自然万物,敬人类自身;而畏,则提醒人们慎于索取、约束自己、遵从天理、善言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