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的我终于明白:自己的内向,是“装”的( 二 )


其实,我也是一个内向者。有多内向呢?
我为了不和熟人打招呼,会假装系鞋带,等别人走过才起来。
在参加聚会之前,我需要积极做心理建设,才能鼓足勇气聊天。
这样带来的结果,是我越来越抗拒社交,心理压力也很大。面对新任务、新机会,我也会下意识地拒绝,只想龟缩在舒适区。
很多内向者被人忽略的原因,并非他们不优秀,而是主动选择做“小透明”。
30岁的我终于明白:自己的内向,是“装”的
文章插图
04
德国著名心理学专家西尔维亚·洛肯在《性格拼图》中指出,内向者并非不爱社交。
只是内向者体内乙酰胆碱的含量高,这种神经递质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促进学习、记忆和权衡等活动。
缺点则是会过于注重细节,畏惧风险

所以,只要找到适合的节奏,内向者同样可以成为人群中的社交明星。
所以,接纳自己的内向,并尝试做出不一样的改变,这才是人生的乐趣啊。
除此之外,为什么我建议内向者尝试走出舒适区?
根据心理学研究,我们对周围人的所有印象,都已经过了我们投射和加工。
通俗点说,在你认识了新朋友之后,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现自己和TA的交往模式,怎么这么似曾相识。
答案就是,你会潜意识把已经熟悉的内心模板,来往“新人”身上套。这是因为这样的投射机制,我们才会每天处于一个稳定状态,大脑也感觉舒适。
这样的危险是什么?
你目之所及,只有你熟悉的东西
(张沛超《我的内在无穷大》)
可是,如果我们走出去,主动结交不同的人呢?那就代表着,我们投射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投射”我们。
“和不同的人进行互动,因为和不同的人互动会获得不同的投射,从而外化自身内在不同的部分。你的内在变得越来越丰富,你能见到的自己也就越来越全面、真实。”
——张沛超《我的内在无穷大》
所以,如果你和杰西卡一样,天生内向,但是对外向的世界跃跃欲试。那么不妨就尝试走出来,看一看。把这当作一次全新的冒险,甚至可以把它想象成“打怪升级”。
这肯定会让你不舒服,但这才会让你更快成长。
毕竟,日复一日,太无趣了。
30岁的我终于明白:自己的内向,是“装”的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