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把孟子清理出孔庙儒佛道全反对,和尚道士他都杀!
洪武五年的一天,对于已经去世几千年的亚圣孟子而言,并不是个好日子,这一天,以草根皇帝起家的朱元璋,除了屠杀功臣之外,又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盛怒的朱元璋把孟子的牌位从孔庙撤了下来,此举让天下饱读儒家学说的学子们面如死灰,心中的信仰摇摇欲坠。这件事的可怕程度不亚于一场侵略战争,因为动摇了人心中的信仰,让儒生心中的价值体系崩塌了。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这么痛恨孟子,不惜动摇大明尚未站稳的根基呢?
文章插图
朱元璋之前做过和尚,所以他有一部分是尊崇佛教的,但是治理江山不能太佛系,而且朱元璋也不是什么良善之辈,他上位后,时而重用佛家道家礼法,时而一怒之下杀了和尚和道士,重用法家儒家礼法。朱元璋骨子里严苛、残暴的性格是法家的,虽然他经常大骂韩非子,但他治理国家的精髓是法家的。
文章插图
朱元璋一开始,对孔子的态度是恭敬的,毕竟他需要争取天下儒生的支持,《明史·太祖本纪》中曾提及朱元璋下令“以太牢祀先师孔子于国学”。甚至他还接待过孔子的后人孔克坚,而且对他的态度极为亲切友好——诏“衍圣公袭封及授曲阜知县,并如前代制”“养之以禄而不任之以事”。朱元璋性格极为刚愎自用,可以说他是自卑而导致的自负,对一切学说都不看在眼里,唯我独尊的性格特质,导致了他对孔子的态度说变就变了。洪武二年,他就要下诏让天下儒生不必通祀孔子,群臣慌了,进行死谏,劝住了患了失心疯的皇帝,让朱元璋暂时压下了对儒家的一腔怒火,免得得罪天下读书人。朱元璋压制的怒火总要有个出口,他是那种豁达良善之辈吗?当然不是。后来朱元璋在下朝之余,翻阅了《孟子》,本想从中挑出反对儒家学说的部分,看到的内容把他气个半死。
文章插图
孟子说了一句话,彻底得罪了朱元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儒家学说和各种流派里,孟子的“民本”思想最重,他认为,王是百姓的王,应该为百姓服务。朱元璋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才成为普天下最“尊贵”的人,他想做什么,还需要百姓比手画脚吗?他为什么就是那个“轻”?到底谁“轻”谁“重”?他认为,孟子的意思是残害百姓的王,不配得到天下,正好触碰了他的心事。但其实孟子的思想是适合春秋诸侯争霸那个时代,因为那时群雄争霸,每个王都希望扩展疆土,抵御敌国,甚至一统天下。所以孟子提出——“保民为王,莫之能御也”。这个言论最终是为了维护“王权”,只是采取了赢得民心这样一个方式而已。
文章插图
我们也不能说朱元璋就是错的,因为时代变了,实现“王权”的方式也要跟着变化,明朝已经统一天下了,不需要“莫之能御也”,皇权的集中首先要价值观统一,如果人人都迷信一个学说,把它当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那整个国家岂不是混乱不堪了?而且朱元璋明显只希望,全国最好只有一种信仰,一个神明,那就是朱元璋他自己,他就是神,他应该是百姓唯一的信仰。抱着这样一个目的,他将以孟子的学说是歪理邪说为由,将孟子的牌位逐出孔庙,也发泄一下他对于儒家学说的不满,此举果然激怒了天下士子。
文章插图
大家都认为,朱元璋打天下靠的是天下的读书人,朱元璋没文化,如果没有读书人的帮助,他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功,他现在成功了,怎么能随意将读书人心中的“神”请出孔庙呢?于是,朝廷上不停地有人死谏,连掌管天文的官员也对朱元璋说,文曲星暗淡无光,恐怕是大凶之兆,对大明江山不利。时隔一年,朱元璋在刑部尚书钱塘的誓死进谏下冷静了下来,以“孟子辨异端,辟邪说,发明孔子之道,配享如故”的由头不情不愿地将孟子牌位请了回去。
- 故宫井里中珍宝如山,为何没人下井打捞?专家:有心但没胆!
- 秦可卿有俊俏丈夫贾蓉,为何与贾珍传绯闻?他是否强迫秦可卿?
- 六耳猕猴为何假扮孙悟空,他的耳朵有何能力,真实目的是除掉悟空
- 作为结拜兄弟,武松被迫逃亡时,为何施恩只送来1个烧鹅?
- 《聊斋志异》中阅人无数的聂小倩,为何见到宁采臣后就改邪归正了!
- 梁山为何能打赢方腊?不是梁山有多强,你看方腊自己做了什么傻事
- 《诗经》中的第二首诗,《葛覃》为何会位列《关雎》之后?
- 张起灵的母亲康巴落族人,为何拥有着令张家汪家都惧怕的能力?
- 故宫养心殿为何常年潮湿?专家撬开地砖后,发现其中奥秘
- 花果山是修行圣地,混世魔王为何不霸占?魔王:你以为我是孙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