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在唐朝晚期出现大规模毁佛行为,这次毁佛体现出的问题及影响

大家好,我们的永仁说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毁佛运动,对于武宗来说,其初始之意是认为佛教不能够满足自己的私欲,但颇为讽刺的是他信奉道教也没有达到此目的,甚至因此丧命。而其后的宣宗又把佛教慢慢恢复了过来,其后历代王朝也不时的掀起过信佛的运动。特别是武宗最大的政绩:抑制藩镇和打压宦官势力,在之后的几朝君王时期早已不见此功效。虽说可以肯定是:武宗让当时因佛教的引发的奢靡风气有所压制,并充实了一时之国力。但想就此改变病入膏肓的大唐国运,还远远不能。在中国古代,有不少佛教徒有“逢武佛有难”的说法,指的是北魏、北周、唐朝的三位武帝,在主政期间的毁佛行为,唐朝的这次被后人称为会昌法难。唐朝时期的其它各位皇帝,基本上都未曾对佛有大不敬的行为,而这一次被中国信佛者称为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法难。那么为何在晚期的武帝时得以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呢?发生毁佛行为之前的国家社会局势唐朝自玄宗皇帝后,藩镇割据问题是国内最大的顽疾,至唐晚期,地方藩镇早已是尾大不掉,实力强大的藩镇已完全能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甚至让当时的唐朝廷在很多方面都依赖于某些强势藩镇。如唐晚期对藩镇军阀最大的一次胜利—平定昭义镇,居然是当时的武宗皇帝靠另外两大藩镇魏博、成德的鼎力相助,才得以成功。尤其是今河北地区三大藩镇(史称河朔三镇),在军事、政治、经济上都完全独立,犹如国中之国。为了讨好他们,武宗的哥哥文宗皇帝不惜把皇族中的公主,下嫁给三镇中的成德节度使。
为何在唐朝晚期出现大规模毁佛行为,这次毁佛体现出的问题及影响
文章插图
在文宗时期,这种局面最为严重:历史上著名的甘露之变就发生于此时,此次政变之后,让宦官的势力达到顶峰。破除困局,实现理想需要人力和钱
为何在唐朝晚期出现大规模毁佛行为,这次毁佛体现出的问题及影响
文章插图
如此以来,让当时想有所作为的君臣,被逼无奈的打起了寺庙和僧侣的主意,因为打他们的主意有如下好处:当时大的佛寺拥有大量田地,多年不需缴纳赋税,加之受到历代皇帝的赏赐,使得这些寺庙都富的流油,所以破除它们可获得大量财富和耕地,这也是毁佛行为的发生的主要原因。当时僧尼众多,毁佛后能够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充实社会人口,从而带动生产力的发展和赋税的增加。重要的政治势力--宦官群体,文官集团,大都是支持打击佛教的,所以中央政府通过毁佛来补充人力和钱财,是众多途径中相对阻力最小的。
为何在唐朝晚期出现大规模毁佛行为,这次毁佛体现出的问题及影响
文章插图
反映了中国封建王朝君主专权思想的强势而正是以上原因,导致国家统治阶层的意志和佛教思想产生了矛盾对立,就不难理解当时武宗皇帝为何要毁佛了:皇帝当时信奉道教而排斥佛教,是毁佛行为的起因,但看似个人喜好所致,实为封建皇权的体现。大唐多年以来的佛教昌盛,加之唐晚期的民生凋敝,佛家避世思想逐渐扎根,而想扳转国运的武宗,出仕以天下为己任的文官集团,都难以允许如此思想。虽说李唐自封为道教师祖李耳的传人,但极度的迷恋道教,甚至为此付出生命的皇帝不多,但武宗也不是此第一人。他之前的宪宗、穆宗、敬宗这三位都因服食道教修炼的丹药,导致中毒而亡。他们如此迷恋而修道,主要是为了长生不老,修炼成仙。武宗登基没多久,就有道士给他洗脑,让他逐渐迷恋上了道教。这些道士为了利益,又怂恿他打击佛教,加之如前文所述毁佛能够充实国力,让他实现治国之理想,这些原因一叠加,毁佛运动就拉开序幕了。可若信道就此打住,不去服用被几位先皇已是证明了的毒丹药,武宗也能保住性命,继续奋发图强成为一代明君了。但他禁不住长生不老的欲望,因此年仅三十有二就去世了。现代人看此当然感到捧腹,但这背后的实质也正是封建皇权的泛滥,皇帝们为了个人的私欲,而不顾历史教训和国家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