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拜与磕头,还有那么多穷讲究呢?( 二 )


嗯,说回下拜磕头。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写的是八十多年前的事。那时新旧习俗犯冲,出了不少笑话。
主角方鸿渐自己留洋读书,妻子孙柔嘉也是大学生,新派人;方鸿渐的爸爸是前清举人,连带一家做派都挺传统的。
方鸿渐带妻子回家,他父母在祭桌前铺毯,指望方鸿渐夫妇下拜。不料方鸿渐和孙柔嘉都是读过大学的人,直挺挺踩上红毯,并肩三鞠躬了事。旁观的家人们大惊失色,独有小侄子阿丑心直口快,傻呵呵地地问:
“大伯伯大娘为什么不跪下去拜?”
——方鸿渐和孙柔嘉读过书的新派人,不觉得有必要跪拜;反是在家被熏陶久了的方鸿渐弟弟、弟媳妇和小侄子们,觉得下跪去拜,是理所当然。
 跪拜与磕头,还有那么多穷讲究呢?
文章插图
这说明,许多事情的认知,其实跟年纪无关:
全看接受的是何等的教育、周围是何等的氛围。
八十多年前的方鸿渐孙柔嘉,都知道不必下拜;五十多年前的唐鲁孙,都觉得磕头这种事是陈芝麻烂谷子不该有人爱听;今时今日却依然有人觉得下拜磕头理所当然,也是这个道理。
本来拜就拜吧,谁自己磕头那是自己乐意;但阿丑的那番话特别有趣:
自己处在跪拜的氛围里久了,就会觉得不跪拜的人很奇怪了。
临了,咱们复习一下,老舍先生《茶馆》里,一段妙不可言的台词。
松二爷看见两位认识的,“不由地上前请安”;王利发也跟着。
对面都愣了:“怎么还请安?你们不会鞠躬吗?”
松二爷:“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儿!不能不请安!”
王利发:“我也那样!我觉得请安比鞠躬更过瘾!”
这段台词,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发生的事了;大概那会儿,松二爷和王利发虽剪了头上的辫子,心里还留着条辫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