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拜与磕头,还有那么多穷讲究呢?
话说,跪和磕头,还不是一回事。
新社会了,其实跪,尤其是单膝跪,只要自己不觉得有问题,就不算什么问题。
我给我胖得弯不下腰的外公系鞋带时,也是单膝跪的;我跟我爸一起去澡堂子,彼此趴着,另一个给擦背时,也都单膝跪着或者蹲着:多年父子成兄弟嘛。
2015年8月在新街口一个新书会,我给个老太太读者单膝跪过:老太太有点驼背,个子又小,我站着俯视她不太合适,蹲着又显得怪怪的;所以单膝跪着听她说话,自己也没觉得不好。
本来嘛,谁还没个东西掉地上了、杯子摔碎了、给猫换猫砂了、蹲着单膝跪着收拾的时候呢?
但跪而后拜,甚至于跪下磕头,却是另一码事。
千万别混淆。
有人会说,我们跪拜磕头,古已有之历史悠久。
但周秦汉时的跪拜,却和现在不同。
那会儿席地而坐,俩人说话时,是互相对跪着。
像《史记》里头,鸿门宴时,樊哙闯进来,本来席地而坐的项羽还跽了:就是跪着呢,挺直了腰,这却也不是对樊哙表臣服,因为本来就跪着坐。
俩人保持着这种对跪的姿势,其中一个做个拜礼,是相对自然的:
和现在双方都站着时,鞠个躬差不多。
老版《三国演义》在这方面,还原得挺好:曹操和许攸如此席地对坐,曹操求教时下拜,确实显得礼贤下士,却也不会显得太卑贱吧?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但自从中原流行起了椅子,大家不再席地而坐了,不再对着跪了,那么跪而后拜,就明显多出了高低尊卑的意思,可说是相当有等级色彩了。
像宋朝,够讲礼数了吧?平时也就是唱喏、叉手为礼居多。
《宋史纪事本末》里,文天祥见了元丞相,长揖不拜,且说“南之揖,北之跪,予南人行南礼,可赘跪乎?”
文天祥所谓的南北,其实就是汉与元蒙之分了。
【 跪拜与磕头,还有那么多穷讲究呢?】所以吧,一个活人高高坐在椅子上,看另几个活人下跪磕头:这种礼节,历史没那么长。
非说磕头跪拜源远流长,好像也没远到什么地方去?
论历史渊源,大概还不如裹小脚来得悠久。
而众所周知,裹小脚这玩意,早就废掉了。
老版《水浒传》,李雪健老师为了体现宋江某些品性,跪得格外恭顺。在嘲讽什么,我们也都明白。
把这个姿势,对比一下上头曹操拜许攸,区别一目了然。
所以公元2世纪的跪拜,和公元11世纪之后的跪拜,不是两回事。
谁想混淆过去,不是蠢,就是坏。
文章插图
流行磕头的那些年代里,磕头还分了花式和套路,还得琢磨你磕得对不对。
1970年代,唐鲁孙被人问到前清那会儿如何磕头,于是说,“正规的磕头要一叩一直腰,两手伏地后垂直,两目平视。有些人一叩一拱手,北平人叫这种是磕乡下头,官场中是不常见的”。
——敢情以前,磕头还得磕出不同花样风格来,想起来,真也挺能折腾。
妙在唐鲁孙被人问起磕头细节时,顺便吐槽了一句:
“想不到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往事,还有人爱听呢。”
作为前清遗老,到1970年代,连唐鲁孙都觉得,磕头规矩已是陈芝麻烂谷子的往事了,不会有人爱听了。
本来嘛,如上所述,跪拜这事,本身也是分了阶段的;秦汉时的拜和明清时的拜,席上的拜和椅子的拜,明显不是一回事。
但历来总有类似的事:
不管你这个规矩传统有啥依据,总有人呼吁要一股脑遵从。
问就是传统,问就是习俗,问就源远流长,说出来道理一套一套,真追根溯源的,怕却没几个。
话说,王小波有一篇《洋鬼子与辜鸿铭》,对喜爱看磕头的心理,有过极好玩的分析,这里不多说了,有兴趣的诸位,可以去找来读一下。
- 古代画押圈、十,如何分辨真假?还有一步骤,中国领先外国2千年
- 两个古代名人一好一坏,居然还有这层关系,真是意想不到
- 能让和珅下跪磕头的金大烟袋,到底是什么人物?看完涨知识了!
- 《敕勒歌》秘密: 最早是鲜卑人的军歌, 还有后6句, 不知谁人所加
- 八十年代的缝纫机,你家中还有吗?文玩市场已经涨了这么多
- 看见春暖花开,美好人间!《还有诗和远方》携手《我就是演员》共贺牛年
- 历史上还有位女子与王昭君同名,二人的命运相差却很大!
- 画家将女人变成粉红色,灵感来源于芭比娃娃,作品还有点小美
- 一招完虐孙悟空的九灵元圣,却被狮奴完虐,为何只给太乙天尊磕头
- 老祖宗总结了四不摸厨子的刀,木匠的斧子,还有哪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