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怎么捧中国文物,都不算过分!

大英博物馆不一定非要亲临,但是,那里面藏的中国文物,你一定要知道。
曾在一本书中,看到作者这样描述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设有近百个展厅,囊括全世界各个地区的文化。中国古代文化物证就静静地待在33号展厅,其面积与古埃及、希腊等最大面积展厅平起平坐......无论你此时是何种情绪,都请先放在一边,专心观赏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
 大英博物馆怎么捧中国文物,都不算过分!
文章插图
青铜尊可能来自于中国南部,湖南省商朝,公元前13-12世纪33号展厅这件仪式用的青铜酒器(尊)是由两头公羊支撑的坛子。商朝时,虽然中国南部借鉴中国北部的青铜铸件技术和酒器制作方法,然而,南部的装饰形态和风格与北部迥然不同。这件写真的酒器物件是当地品味和选择的范例。羊角自由弯曲的公羊比饕餮或怪物的脸部更为逼真和形象。大部分的中国古代器皿都是用公羊装饰的。它的制作很可能是首先铸造羊角,然后再将它插入用于铸造器皿其余部分的模具当中。在中国南部,饕餮似乎不及在安阳(位于中国北部,河南省,公元前1300年左右是商朝的中心)那么重要,也许对于饕餮的了解也不及安阳。在这件青铜尊上有一只饕餮,它位于这件器皿的颈部下方。饕餮的眼睛和角清晰可见,但其他面部特征只是用一些线条描绘。
景泰蓝瓷坛可能来自于中国北京明代,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年)33号展厅坛身和坛盖有明显的龙和御印的装饰。中国明代的工匠采用拜占庭工匠的景泰蓝制作技巧,并于15世纪早期改进了这项技术。通过瓷坛颈部的题字,可以看出这个瓷坛是御用匠师们为宣德皇帝打造的。明代景德镇的工匠们制作的青花瓷,其形状和装饰与皇家工厂出品的瓷器一模一样。宣德皇帝很可能下令在紫禁城内使用这种瓷坛。色彩亮丽的景泰蓝瓷器在宫廷中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世界上只有两个像这样有盖的景泰蓝瓷坛,一个在大英博物馆中,另一个则是私人收藏。景泰蓝瓷器的制作耗时且费用高昂。工匠用金属丝在青铜器皿上勾勒出矫健的龙和云纹后,再用玻璃浆填充。用景泰蓝工艺标记的六字标识,是宣德瓷器的特征。
大维德花瓶来自中国,江西省,景德镇元朝,公元1351年95号展厅这对花瓶是现存最重要的青花瓷样品之一,也很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瓷瓶。它们是为道观祭坛而造的,其价值在于龙纹上方、瓶颈一侧的注明了日期的铭文。这也许是我们现在所知的中国最早的刻有铭文的青花瓷。铭文记录着,公元1351年一位来自玉山县名叫张文进的男子将这一对花瓶和一个香炉(下落不明)赠送给位于星源(现在的婺源县)的一间道观。玉山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距离景德镇东南部120公里,这对花瓶就产自玉山县。这段铭文证明了,早在公元1351年青花瓷就已在景德镇生产。最初花瓶的形状仿青铜器。在象头形状的瓶耳上附有瓷环。瓷器最早于公元600年左右产自中国。这种将普通粘土巧妙地制作成精美物品的制陶术吸引了历史各个阶段的人们和全世界人们的目光。这些制作精美的瓷器在当时是为皇宫、国内市场而造,或用于出口的。中国的制陶术直到今天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这对花瓶为大维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公元1892-1964年)所有。他拥有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国瓷器私人藏品。
 大英博物馆怎么捧中国文物,都不算过分!
文章插图
大英博物馆怎么捧中国文物,都不算过分!】山水画唐寅(公元1470-1523年)作,明朝(公元1368-1644年)手卷,纸本水墨这幅手卷名为《西山草堂》。它描绘了暮色朦胧中的山水风光。河岸青山连绵起伏。在画面前方,一位学者坐在他的乡村小屋里,享受着乡村隐居生活。打开手卷,可以看到更多的山水景色。将手卷展开,从左方一弯水路映入眼帘。这幅画有唐寅的亲笔题词。乾隆皇帝曾经也拥有过这幅画,画上有乾隆皇帝在公元1751年的题词。在山水画的下方有后来的收藏者和鉴赏家留下的11段文字,他们对画作或画家进行了评论。唐寅是明朝最优秀的画家之一。由于涉嫌被控行贿的丑闻,他没有入朝为官,而不得不以作画为生。他出生并生活于江南地区(中国南部),与其他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如:文徵明和祝允明,成为了亲密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