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贾浅浅诗歌辩护,表明彭敏的一种“双面人”性格
十多年前,我曾出版过一部诗集《我想起昔日的那位旷世英雄》。一位朋友将我引荐给一位知名诗歌评论家。评论家很是热心快肠,有着异乎常人的审美情趣。期间,我们喝到了碧罗春,他建议我多喝几杯,慢慢品,说是多喝这种茶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大地的恩情”。作为无产阶级,我实在难以想象品茶居然能品出如此高尚优雅的情趣,因此对于评论家有了很深刻的印象。家长里短之间,评论家谈到他美丽的妻子,他说一个男人一定要珍惜自己的妻子,因为妻子是能够为你付出第二次生命的人。我便猜想会不会是他的妻子分娩时难产,妻子为了孩子完全不顾惜生命感动了他,令他对妻子的情感骤然升华。接着,他花了更多时间谈到他的孩子,他的孩子十分阳光开朗,因此很结人缘,很可以给人一种“人之初,性本善”的感悟。
【 为贾浅浅诗歌辩护,表明彭敏的一种“双面人”性格】说到诗歌,评论家却认为诗歌只能唯先锋是从。在他看来先锋诗歌已发展到对人性的拷问与否定阶段,传统诗歌宣扬“真善美”的那一套已完全过时,审丑才是诗歌创作的大趋势。评论家很推崇另一位诗人,仅仅因为这位诗人对于人性的怀疑到了一种令人莫名的极致,甚至于对母爱的合理性都要怀疑……我恍然感觉站在自己面前的是另外一个人,因为先锋诗歌的影响,他的思想已经完全扭曲变形,成为一个令我十分陌生的和恐惧的人。
文章插图
评论家显然没有意识到他的生活理念与诗歌理念是相互矛盾的存在。对生活,他无疑信奉的是性本善;就诗歌创作,他信奉的却是性本恶,而且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性本恶,而是性本恶的现代性解读。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性本恶理念与其现代性的解读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评论家无疑完全否定了我的诗歌。我不想向他解释我的创作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否定先锋诗歌的这种双面人现象。先锋非一日之功,夏虫不可语冰,我对于评论家不再抱以不切实际的奢望。当然,对于评论家的生活理念,我还是十分欣赏的。虽然我的欣赏态度仅此而已。
彭敏“勇敢”地为贾浅浅的诗歌辩护,不由得使我回想起这段尘封多年的往事。作为一个先锋诗歌的拥趸者,彭敏也表现出诸多“双面人”的存在。一方面,他对于中国古诗词有着十分丰富的学识,这使得他两次斩获全国诗词大赛亚军和一次冠军,同时还获得过全国成语大赛的冠军。由此可见,他的确学富五车。不过一旦进入到先锋诗歌的创作环节,他对于中国古诗无疑是怀疑的,甚至是否定的。
先锋诗人对于中国古诗有许多奇葩的怀疑观点:因为中国古诗缺少像荷马史诗一样的巨著,于是先锋诗人会鄙薄说中国古诗缺少史诗性;因为中国古诗长于抒情,于是这些人会批驳说中国古诗缺少叙事性,缺少理性;中国古诗过于注重逻辑性,缺少西方诗歌所谓的秩序性,无法进入现代派诗歌的境界;中国古诗不像西方诗歌那样过度宣扬宗教,因此断言中国古诗缺少信仰;中国古诗不思变化、因循守旧,几千年来都是那么个调调……总之,站在西方现代派诗歌的立场上看待中国古诗无论怎么看都是缺点。在这些人眼里,李白、杜甫、白居易再也无法挺直腰板,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只能作为一种虚无的存在,中国诗歌已经不是落后西方诗歌一百年的问题,甚至是落后西方五千年之久的大问题。然而先锋诗人怎么也不明白的却是中国古诗其实遵循的是文言诗歌的发展轨迹,西方诗歌遵循的却是白话诗歌的发展轨迹,按照白话诗歌的发展轨迹要求中国古诗只显示出这些人的无知与荒诞。并且当先锋诗歌面临山穷水尽的困境时,向中国古诗取经无疑是中国诗歌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这是西方诗歌无论如何也不具备的优势。
总之,这许多的怀疑如同三座大山一样悬在先锋诗人的头顶,使得他们难免不对古诗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否定思想,使得中国古诗根本无法作用于现代诗歌创作。当单独面对中国古诗时,或许这些人尚可以欣然领略中国古诗之大美,然而一旦先锋思想侵入其头脑,他们的态度就会立刻扭曲,我想这并非是因为先锋诗人多愁善变,而只是因为先锋诗人所特有的双面人性格使然。彭敏是否也是一个这样的双面人,作为一个深受先锋思潮影响的人物来说,恐怕未能免俗。
- “文二代”贾浅浅被嘲借父上位,网友模仿创作大赛,分分钟变诗人
- 洛阳洛宁樊鹏琳诗歌——春潮涌动
- 「诗歌在线」周自瑞:走进春天的田园
- 中国诗歌在形式上最显著的特点便是押韵,而且大都是隔句押韵!
- 旭阳诗歌精选:《回声》
- 艾略特诗歌精选|眼睛,我曾在最后一刻的泪光中看见你
- 贾平凹女儿贾浅浅,因盛产低俗诗爆红,背后的老贾却更让人憎恶!
- 我爱记诗歌|韩愈《湘中》
- 梁壮的诗歌词集-告诉我你还好!
- 诗歌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