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36岁的联想,像极了109岁的IBM?( 二 )


2020年IBM官方认定的成立年限已经达到了109年 , 实际上IBM开业已经达到一百三十多年 , 这个世界上没和IBM打过交道的大型企业屈指可数 。 华为的崛起也得力于IBM为其打造的内部管理系统 , 为此华为向IBM支付了几十亿的咨询费用 。
联想在2000年做到中国PC市场第一时 , 杨元庆接管了分拆后成立的联想集团 , 并制定了当时的三年战略 , 希望终端厂商向因特网服务转型 , 然而这次转型并不成功 , 在2004年的“裁员”事件之后 , 各界普遍认为联想岌岌可危 。
一直到收购IBM的计算机业务 , 联想才坚定以计算机硬件为核心的业务路径 , 并迅速国际化 , 最终在2014年打败老对手惠普和戴尔 , 登顶全球PC之王 。
在PC领域站稳脚跟之后 , 联想开始了第二次业务结构的重构——增加服务供应比重 。
2014年4月1日 , 联想集团成立了四个相对独立的业务集团 , 分别是PC业务集团、移动业务集团、企业级业务集团、云服务业务集团 , 这奠定了至今联想业务方向 。
在联想最新放出的财报中 , 有三个领域的表现非常抢眼 , 也体现出联想从一家贸工技的硬件公司向服务供应商的转型成效:
动业务持续盈利:连续5个季度盈利 , 拉丁美洲增长高于大市近20% 。
数据中心业务持续改善:服务器销量同比提升18% , 中国非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业务营收猛增近46% 。
智能化转型成效显现:智能物联网业务营收同比增长了278% , 智能基础架构营收同比增长52% , 行业智能营收同比增长111% 。
不得不说 , 物联网和智慧城市风口下 , 联想向信息服务和智能制造服务进军是聪明的扬长避短之举 。
比如联想面向工业领域打造的物联网平台LeapIOT , 提供了从工业设备、传感器的接入到工业应用服务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
钛媒体■36岁的联想,像极了109岁的IBM?
本文插图
图:联想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 由螳螂财经自https://dcg.lenovo.com.cn/整理
在边缘计算和智慧城市万物互联的风口下 , 联想的数据中心服务也有非常广的覆盖面 , 作为一家同时生产硬件的服务商 , 联想在数据中心领域提供服务供应显然有助于弥补硬件业务的疲软 。
把收购作为拓展业务圈层的法宝 《21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吴伯凡曾说过“大公司转型比戒毒还难” 。
尤其面对新兴事物 , 个体也不一定能够非常迅速的反应 , 对于大公司更难以迅速进入新的商业节奏 。
这种情况下 , 与其投入资源 , 吸纳新人继续扩充已经庞大的组织架构 , 不如直接通过收购在相关业务相对成熟的公司 , 并给予对方一定的独立性 。
联想和IBM在热衷收购方面极其相似 。
联想进行过多次重要的收购尝试 , 2005年联想宣布以12.5亿美元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 , 被认为看作国产崛起的代表性事件 , 眼望全球的联想将总部迁移到了纽约 。
2007年联想试图收购欧洲第三大PC厂商Packard Bell , 但是被宏碁以3100万欧元阻击 。
2008年联想又试图收购巴西最大的PC厂商Positivo , 后来因为金融危机而放弃 。
2009年联想收购了位于美国西雅图的消费者技术公司Switchbox Labs 。
2011年 , 联想继续收购了有117年历史的日本通信和计算机“巨头”NEC , 这次收购联想用13亿人民币买了NEC 90%的股份 。
就此 , 联想全面淡出IT服务、网络、软件领域 , 将业务重心放在个人电脑领域 。
2014年1月30日 , 联想集团又以29亿美元的价格从谷歌手中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 , 而这一次收购则普遍认为不是一次成功的收购 , 一方面联想的手机业务并未因此得到提振 , 另一方面摩托罗拉原有的上万件专利已经被谷歌消化殆尽 , 联想因此获利不多 , 被调侃道“起了个大早 , 赶了个晚集” 。
总的来说 , 联想的收购都在于将自己的PC业务打入地方市场 , 贯彻自己全球化硬件企业的战略 , 而这种基于贸工技的收购策略 , 颇有点交入场费门票的意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