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
《纺织的形态》
作者:王家祥
材料:旗帜
创作内容:
该作品采用上海以前的几个主要纺织工厂作为创作灵感来源。将上海主要几个纺织工厂的剪影形态进行概括性表达,转换成图形语言,并采用正负形的图形处理方式,将纺织工厂的剪影形态作为负型并与弄堂空间结合。用层层叠叠的织布剪成各个纺织工厂的剪影形态,错落悬挂在弄堂内。参观者通过纺织工厂剪影的负形空间穿过弄堂,既能够观赏到上海各大纺织工厂的梦幻联动,又能够仿佛身临其境。
(N)
《相机》(学生获奖作品)
学生:郭雨辰(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材料:丙烯
指导老师: 刘毅
创作内容:
通道末尾处有一个小小的出口通向外面,作者将这个小通道做成了相机取景框的样式,巧妙的将内外两个空间联系在了一起。当人走进通道时,人将变成框中景,也是其他观众眼中的景。作品中的空间感加入人活动后带来的尺度感给了参观者更全面更立体的审美感受。
文章插图
2.“弄堂课堂”,与艺术设计高校、纺织博物馆以及M50在地居民导览团在弄堂实地展开教学联动。
文章插图
3.M50“弄堂公共艺术大赛”,鼓励学生实践与新锐艺术家的创作孵化。
文章插图
4.“弄堂共创”通过活动邀请公众参与创作,让公众成为艺术创作者主体。
文章插图
5.“弄堂图书馆共建计划”,向M50各艺术中心、画廊、艺术家工作室筹集画册与读物,建设可供游客公众在弄堂里停留、休息、阅读的区域。
文章插图
6.“弄堂市集”,将邀请全年龄、各职业、多阶层的素人和生活美学达人一起合作。
M50“弄堂计划”联合发起人
公共艺术策划人
文章插图
刘毅
艺术家、大学教授、公共艺术策划人
IPA 国际公共艺术协会研究员。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理事。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61CREATIVE 创办人。原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公共艺术专业负责人、副教授。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产品设计学院外聘专家。集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客座教授。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包豪斯课堂 2.0》课程导师。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工作坊“历史遗产与公共艺术”导师。Future Lab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工作坊导师。
NOTCH 北欧中国艺术节顾问。上海世博会世博中心雕塑执行设计负责人。上海艺术设计展邀请展“上海再设计”负责人。新天地“Lumiéres China 光影中国”灯光艺术节策展人。上海艺术设计展之”设计加油站”和”设计域动”策展人。上海种子 Shanghai Project 公共艺术项目研究员。上海市学生设计艺术大赛评委。《艺术植入医疗空间的专业育人模式实践于探索》荣获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德国 BASF 材料创新工作坊导师。日本 npo S-AIR 驻留受邀艺术家。复星艺术中心驻留艺术家。成都麓湖A4美术馆驻留艺术家。
他通过绘画、雕塑、装置、影像、表演等不同形式的创作来探索身体与空间、精神与物质、个体与公众、文化的在地性与抽离感等议题和关系。他日复一日的手机数码绘画创作中展现的古典造型与当代色彩的独特风格诠释了他对生命的好奇以及神话般的想象、个人的记忆和生活的经历。看似儿童般的信手涂鸦,却又强烈地透露出成年个体的生命体验,让观众有着强烈的带入感。同时他对数字媒介、物性材料与创作主题之间的叙事关系发生兴趣,涌现了大量以日常生活和社会现场为语境的平面或空间艺术作品。
M50创意园区
文章插图
M50创意园区,位于苏州河南岸半岛地带的莫干山路50号,前身为上海春明纺织厂,如今是远近闻名的文化艺术园区,是上海重要的民族工业建筑遗存。
这里是目前苏州河畔仅存的、保留最完整的纺织厂,由50余幢各历史时期的工业建筑构成,浓缩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以来上海城市和工业文明的发展史,见证了民族工业的转型历程。( 余威)
- 上海|“佳士得上海”迁入新址 外滩再添艺术新空间
- 清华大学|美术馆嵌入产业园,上海打开“科创+文创”新模式
- 上海市|彝家火腿香飘四方
- 花青素|澳洲红宝石“胭脂女王李”果季启动仪式于上海成功举办
- 李子|澳洲红宝石–“胭脂女王李”果季启动仪式于上海成功举办
- 墨戏|将传统笔墨文化融入创作,罗小慈和民乐相互塑造和成就
- 上海越剧院|在中国大戏院,细数上海越剧院的“锦瑟年华”
- 咖啡师|打飞的再排队三小时就为来上海喝这杯咖啡
- 上海越剧院|中国式浪漫的锦瑟表达 上海越剧院与百视通联手推出24节气越剧短视频
- 音乐会|音乐剧新人为何涌向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