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法|青绿至美,为何三次由盛而衰?( 三 )


《千里江山图》在用胶上超越前人,至今矿石色仍明亮,但矿石颜料的缺点是易掉色,故较少对外展出。
元代是山水画的高峰期,却也是青绿山水发展的低峰期。文人们不愿为时代所误,多寄情于水墨山水、浅绛山水,从中寻找自己,但也涌现出钱选等“山水落墨强,画法骏骎乎晋唐”的大家。
青绿成了“中国范”
明代是青绿山水的又一高峰,水墨画家也画青绿山水。青绿代表画家有沈周、文徵明、唐伯虎、仇英等,但董其昌发展了莫是龙的南北宗说。认为大小李将军是北宗山水,王维是南宗山水,认为“大李将军之派,非吾曹当学也”,强调山水画要“天真自然”。
其实董其昌擅长青绿山水,他的《昼锦堂图并书记卷》用“没骨法”,即不勾勒边缘,直接以颜色当墨,晕染成形。
此法据说是张僧繇所创,宋人所记:“梁天监中张僧繇,每于缣素上不用墨笔,独以青绿重色图成峰岚泉石,谓之没骨法,驰誉一时。”但尚未见用此技法的宋元画。一般认为,受早期造纸技术约束,元代虽有生宣,却无洇渗效果,明代可洇渗的生宣才普及。明代没骨青绿以明代蓝瑛“武林派”为代表,董其昌也是高手。
董其昌崇南贬北、一味求淡的艺术主张,使清代画家大多倾向文人画。清代在青绿山水上也有不少佳作但整体看,缺乏克孜尔石窟壁画这样的新体系冲击,过于强调笔墨,创作逐渐走入程式化,甚至找不到变革的力量。
张大千先生去敦煌临摹,正是为了寻找突破处。他后来在青绿山水中加入泼墨法,“泼写兼施,色墨交融”,被徐悲鸿赞为“五百年来一大千”。
画法|青绿至美,为何三次由盛而衰?
文章插图
张大千 《青绿山水》
青绿本是舶来品,但拿来、模仿、掌握、创新,如今青绿已成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本土化的过程,对理解什么是中国文化、该怎样继承传统等,颇有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