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古时发生疫情怎么办?除了药,一校尉以官方名义送的它( 二 )

两汉三国时期的疫病大多发生在南方 , 像疟疾、痢疾、霍乱以及其他一些肠道传染病都是高发病 , 且较前代明显增多 , 都与战争脱不了干系 。 这是因为行军作战时 , 士兵居住集中 , 加之卫生条件差 , 缺吃少穿 , 为疫病的暴发创造了条件 。 东汉末年 , 大疫一场接一场 。 桓、灵、献三帝共70年 , 较大的疫病流行有16次之多 , 其中不乏全国性传染病 。 曹植《说疫气》谈到建安二十二年的大疫时说:“疠气流行 , 家家有僵尸之痛 , 室室有号泣之哀 。 或阖门而殪(音yì) , 或覆族而丧 。 ”

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大 , 疫病流传速度比以前更快 , 感染人数更多 , 传播范围更广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政权更迭频繁 , 社会动荡不稳 , 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疫病高发期 。 三国两晋 , 疫病流行的次数约为35次 , 平均每5.8年就有一次 , 给百姓带来无尽的灾难 。 而到了唐太宗时期 , 虽然也发生过6次流行疫病 , 但由于救灾防疫措施得当 , 病情对社会的影响并不太大 , 一般都是在一两个州县中流行 。 到元朝 , 发生的大疫有30多次 , 最严重一次是汴京大疫 , 据史书记载:“凡五十日 , 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 , 贫不能葬者不在是数 。 ”

回溯历史 , 明清时期的疫病流传达到高峰 , 常常跨州跨省传播 , 研究发现鼠疫和霍乱是其中最为严重的两种传染病 。 大疫过后 , 很多地方经常出现“死人无算”“疫死者几半”的情况 。 有专家估计 , 单明朝万历七年至十六年的鼠疫 , 就引起山西、河北500万人的死亡 。

赤壁之战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战役 。 建安十三年 , 曹操初步统一北方后 , 率兵二十余万南下 , 孙权和刘备联军五万 , 共同抵抗 。 曹兵行至赤壁 , 小战失利退驻江北 , 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 。 最后 , 孙刘联军用火攻击败曹操水师 , 周瑜与刘备水陆并进 , 大破曹军 。 曹操兵败赤壁 , 造成三分天下 , 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 那么 , 曹操人多势众 , 为何兵败于赤壁呢?原因众多 , 现在也有学者提出 , 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当时曹军遭遇大疫 , 大大地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 最终导致失败 。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对赤壁之战中的疫疾作出描述:“(曹)公至赤壁 , 与备战 , 不利 。 于是大疫 , 吏卒多死者 , 乃引军归” 。 主帅曹操也不承认遭火攻而败北 , 《三国志》记载 , 他在赤壁战后曾给孙权一封信 , 信中说“赤壁之疫 , 值有疾病 , 孤烧船自退 , 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 此外 , 在《资治通鉴》等史料对曹军发生大疫也有很多记载 。

此疫究竟是何疾病?受当时医学水平所限 , 并未留下具体文字 。 近年来 , 有一些学者根据流行病学理论进行了推测 。

有人说是急性血吸虫病流行 。 这种观点认为 , 马王堆西汉墓发现的女尸肠壁和肝脏组织中已有血吸虫虫卵 , 说明该病症在我国流行已久 。 地处长江中游的赤壁战场是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 , 且易感季节相符 。 即在秋天感染后陆续发病 , 至冬天决战时已是疲病交加 , 不堪一击 。 也有人推测当时流行的是疟疾 , 这是长江流域的常见病 。 曹军经豫南越过桐柏山脉 , 遍走武当山、荆山 , 进入江汉平原和湖沼地区 , 都是处在疟疾传播季节 。 且曹军实行快速急行 , 官兵疲乏 , 抵抗力极差 , 经反复传播在军中造成流行 , 终致人死亡 。 还有人认为曹军得的是斑疹伤寒 。 因曹军多是北方人 , 因军需之故 , 与北方联系密切 , 发生此病流行的条件和可能极大 。

建临时病坊隔断传染源

疫情发生后 , 率先需要的就是医者和药物 。 古代时政府就会派出使者为百姓送医送药 , 对抗疫病 。 东汉和帝永元年间 , 疾疫流行 , 城门校尉曹褒“巡行病徒 , 为致医药 , 经理饘(音zhān)粥 , 多蒙济活” 。 城门校尉主管京师的市容市貌与警卫 , 城内出现疫病 , 曹褒以官方的名义给药施粥 , 救活了相当一批人 。 贞观十年(636年) , 关内、河东疾疫 , 唐太宗李世民“遣医赉药疗之” , 派出医生带了药品到疫区进行治疗 , 见效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