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沪上汤圆界的“顶流”是哪家?聊聊上海的“元宵”往事( 二 )


史景珍女士的父亲史玉根早在民国元年,也就是1912年就在老城厢民国路(现人民路)开设了乐添兴糕团点心店,史景珍本人也曾多年在父亲的店里担任经理,可以说是“的的刮刮”的“业内人士”。
元宵|沪上汤圆界的“顶流”是哪家?聊聊上海的“元宵”往事
文章插图
元宵|沪上汤圆界的“顶流”是哪家?聊聊上海的“元宵”往事
文章插图
历史悠久、各有千秋
上海的汤团名店
老上海的中式传统点心小吃,大多集中在老城厢特别是城隍庙区域。可以说,那里也是当年上海点心小吃界的“顶流”聚集地。
元宵|沪上汤圆界的“顶流”是哪家?聊聊上海的“元宵”往事
文章插图
城隍庙元宵灯会
比如坐落于城隍庙邑庙路(今城隍庙豫园路)45、46号的老桐椿点心店和老松盛点心店都以酒酿圆子和汤团著称。特别是“老桐椿”,始创于1860年,大约在1925年左右迁到城隍庙。虽然只是一家十几张桌子的小店,但它家的猪油夹沙汤团和鲜肉汤团在老上海可是非常的著名。
始创于1857年的“老松盛”历史更为悠久一些。它由一位姓郁的崇明人创设,不知道是不是用了崇明酒酿的缘故,它家的酒酿圆子非常好吃,经常引得顾客排队购买。这两家小店既是邻居,又经营同一种类食品,但却丝毫没有“同行是冤家”的感觉,相处和睦。
元宵|沪上汤圆界的“顶流”是哪家?聊聊上海的“元宵”往事
文章插图
1963年老松盛点心店填报的零售企业登记卡(上海市档案馆藏)
而鸽蛋圆子,则以城隍庙邑庙路98号的顾顺兴饮食店最为出名。“顾顺兴”因人而得名,相传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个名叫顾顺兴的宁波人每天提着食篮在城隍庙各茶楼叫卖自制的鸽蛋圆子。顾家的鸽蛋圆子不放猪油,可以冷食,更为适合夏季食用,久而久之,做出了名气,也开了店铺。解放后公私合营,或许是因为相较之下规模比较大的缘故,“老桐椿”和“老松盛”都向“顾顺兴”报账,统一进行经济核算,也算是城隍庙内汤团界的“扛把子”了。
元宵|沪上汤圆界的“顶流”是哪家?聊聊上海的“元宵”往事
文章插图
1963年顾顺兴饮食店填报的零售企业登记卡,主营产品中已不见鸽蛋圆子的踪影(上海市档案馆藏)
说起上海的“元宵”,“乔家栅”和“美新”总是绕不过去的。乔家栅也是一家“百年老店”,它始创于1909年,原来名叫“永茂昌汤团店”,因开设在老城厢乔家栅凝和路口,附近的居民便称其为“乔家栅”,后来索性就以“乔家栅”作为字号。“乔家栅”以各式宁波汤团和擂沙圆著称。它家出产的汤团品种多样,用料讲究,操作精细,特色是粉细皮薄馅多,味道鲜美。
元宵|沪上汤圆界的“顶流”是哪家?聊聊上海的“元宵”往事
文章插图
《乔家栅印象》(王震坤作品)
坐落于今陕西北路105号的美新点心店,则是上海另一家以汤团著称的老字号。它创设于1943年,开业以来一直没有迁移过店址,同样以宁式猪油汤团和酒酿圆子著称。“出品务求精良卫生,售价必须低廉,俾能吸引顾客”。
元宵|沪上汤圆界的“顶流”是哪家?聊聊上海的“元宵”往事
文章插图
如今的美新点心店
老上海的汤团界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同名的字号多。比如“乔家栅”,抗战时期,老南市西门路和西区今陕西路淮海路口都出现了“乔家栅”,后者不久后迁往今襄阳南路,大家都以“正宗”自居,还都以汤团等点心为特色。再比如“乔家栅”的原名“永茂昌”,抗战期间,有个叫李一高的师傅,就在南市方浜路开设了同名的汤团铺子。淮海路重庆路口,还有李福奎开设的“永茂昌”点心店,同样以汤团为特色产品。
元宵|沪上汤圆界的“顶流”是哪家?聊聊上海的“元宵”往事
文章插图
李一高开设的永茂昌汤团卫生执照(上海市档案馆藏)
元宵|沪上汤圆界的“顶流”是哪家?聊聊上海的“元宵”往事
文章插图
李福奎开设的永茂昌加入面团商业同业公会的申请书(上海市档案馆藏)
时光荏苒,曾经聚集各色汤团店的城隍庙区域多有变迁。直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顾顺兴”“老桐椿”都还生意兴隆。而如今“顾顺兴”已不见了踪影,“老桐椿”品牌则进入了松运楼,但归入其名下的不再是汤团而是猪油渣馄饨。“老松盛”历经多次搬迁,现在成了“德兴菜馆(豫园店)”。
代之而起的是九曲桥畔的宁波汤团店,在沪上知名美食家沈嘉禄的记忆里,此处原来是另一家以出售鸽蛋圆子而著名的“桂花厅”。宁波汤团店生意红火,顾客盈门,“桂花厅”则已与松运楼合并,成为为数不多的还有鸽蛋圆子售卖的店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