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别样年味】线下交互“潮”出年味 桌游创新“杀”出重围

这个春节要不要去“杀”一盘?近年来 , 剧本杀、密室逃脱、桌游等场所 , 已逐渐成为着春节期间年轻人线下娱乐消费的新式场景 。 2021年就地过年 , 邀约朋友相聚 , 预约一次社交娱乐活动也被更多人纳入颇具年味的迎新春计划 。
【社交|【别样年味】线下交互“潮”出年味 桌游创新“杀”出重围】冷知识:你不知道的是千年前的“桌游”这么玩
可别小看了祖先的智慧!古代也有许多种类的“桌游” , 形式丰富 , 玩法也十分有趣 。 那么 , 到底有哪些桌游供古人消遣呢?
早已失传的神秘“六博” 。 考古学家曾在山东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墓中 , 发掘出一种古代桌上游戏的部分零件 。 这曾经风靡一时的游戏 , 已经消失了1500多年 。 这座古墓葬的是齐国的贵族 , 在墓中 , 考古学家找到了一块破损的棋盘 , 21块标有数字的矩形旗子 , 以及一枚由动物牙齿制成的14面骰子 。 骰子上标有从1到6的篆体数字 。 每个数字各出现两次 , 共占了12面 。 另外两面则是空白的 。 在重拼、整修之后 , 棋盘上“饰有两只眼睛 , 周围围绕着云和雷电的图案” 。
从外表来看 , 这些零部件属于一种中国的古代“桌游” , 名叫“博戏” , 有时又名“六博” , 是一种掷箸行棋的博戏类游戏 。 一套完整的六博棋具包括棋盘、棋子、博箸 , 汉代开始使用骰子代替博箸 , 叫做“焭(qiong)” 。 棋盘上刻有可行棋的曲道 , 中间为“水” , “水”中有“鱼” 。 双方各有六枚棋子 , 相当于王的叫“枭” , 相当于卒的叫“散” 。 投箸或骰子行棋 , 走到特定位置 , “散”可以立起来变为“枭” , 进入“水”吃掉一枚“鱼” , 获得博筹 。 先获得六根博筹的一方获胜 。
六博出现的年代久远 , 可追溯到殷商时期 , 在春秋战国和秦汉都非常盛行 , 但汉以后 , 六博逐渐失传 。
文体结合的“弹棋” 。 汉代 , 文人们认为体力运动太粗俗 , 于是一位大臣发明了弹棋 。弹棋的棋盘四周低平 , 中间隆起 , 像个小山包;底座是方形 , 顶部是圆形 , 象征天圆地方 。 玩法历代文献记载不太相同 , 魏晋时期是两人对局 , 各6枚棋子 , 到唐代演变为双方各12子 。 对局时 , 须用自己的棋子击打对方的棋子 。唐代弹棋非常流行 , 高手辈出 , 不少诗人还作诗吟咏 。 到宋代 , 弹棋也逐渐失传 。
温酒邀友的古人或也曾在迎春之时 , 摆起了桌游互娱 。 其后 , 桌游的迭代创新发展并未停止 , 直到当下最具代表性的“狼人杀”“剧本杀”等文化娱乐消费产品应群体需求频频成为“爆款” , 也在猛然间 , 让人们再次重拾“桌游”的魅力 。
创意咖:“杀”玩法交互延伸线下新友圈
“狼人杀”“剧本杀”之所以能迅速风靡全国 , 更多在于其游戏特点聚焦故事性、游戏性、社交性 。 沉浸式故事情节给予玩家充分的情绪体验 , 在期待与意外中游移 , 也能从团队合力的环节寻找到共同话题进行互动 。 春节假期 , 就地过年 , 为走出“舒适圈”结交新友提供着时空环境 , 预约体验“杀”玩法自然也成为了当下年轻人社交的“重头戏” 。
随着“狼人杀”“剧本杀”一类游戏的流行 , 线下社交似乎又逐渐回到年轻人的视野中 。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教授龚伟亮表示 , 社交网络并不能及时、准确地看到别人对自己的反馈 ,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逐渐对网络社交模糊的自我认同感到不满足 , 而线下社交则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加明确的、多维的自我认同 。
“狼人杀”又名狼人 , 通常需要8-18人参加 , 在游戏中 , 玩家拥有狼人、平民、神民等身份 , 通过语言表达、逻辑分析等 , 用投票的方式为自己所在的阵营争取胜利;而“剧本杀”的故事场景则更为宽泛 , 其起源于国外玩家通过分饰剧本中的角色围绕剧中案件展开推理、还原人物关系、挖掘证据、找出凶手 , 通常需要5-8人参加 , 在单局时间上其也较“狼人杀”单局时间有所延长 , 一般为4-7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