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河南商报采访人员李守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午后的阳光透过树叶撒下斑驳的光影,泡一壶好茶,三五好友相聚,啜饮之时,让人不禁感叹,于繁华世界中寻觅一处宁静之处实属不易。
岁月轮转,时代更迭,曾经在老茶馆里谈天说地,听书唱曲的景象似乎正在淡出大众视野,当年茶馆里的江湖,已然沦为笑谈。
但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却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喝茶的场所也以新的形式而存在。
【她们的茶空间】
杨晓曼是一位60后,大家都叫她曼姐,曼姐的茶空间开在郑州市鑫苑路,是由她的小院改造而成,院子里植物种类繁多,樱花、蔷薇、桂花等会在不同的时节开放,给人别样美的感受。
文章插图
店里提供茶饮以及手工做的特色茶点,再加上受年轻人喜欢的日式风格的装修,吸引了不少网红前来打卡。
从2017年开门营业算起,曼姐经营的茶空间已进入第6年。
曼姐说,不少人来到这个店里从此爱上了茶,很多人生活节奏比较匆忙,其实换个方式,也可以很精致。
平常曼姐会在店里做一些松饼、麻薯球等茶点,并且把自己学到一些美食的制作方法分享给大家。
志同道合的人汇聚在一起,在这里举行茶会、读书会、美食分享会。
而坐落于郑州市熊儿河畔的一家装饰风格古朴的茶馆经营时间已超过十个年头。
老板范如昀是浙江人,来郑州二十多年,出于对茶馆的喜爱,她形容自己像离不开水的鱼一样离不开茶馆。
很多人喜欢热闹,而范如昀似乎对外界的事情不怎么关心,十多年如一日,每天在店里坐上十几个小时。
范如昀表示,自己的茶馆除了茶水收费,简餐、干果等都对顾客免费提供,有不少商务人士会选择来店里喝茶聊天。
【折腾后的人生开始趋于平静】
曼姐曾在国企工作,上世纪九十年代转战商海,一头扎下去做服装生意,曾代理过多个品牌,给知名商场供货,经历过商业风雨的曼姐,后来又将厨房视为新的战场。
最开始,曼姐的小屋只是和三五好友喝茶、聚会的场所,装修全按自己喜欢的风格布置。
文章插图
有朋友建议,为何不打开门来对外开放,让更多人进入小屋中来?这才有了后来的茶店。
范如昀同样经历过人生的起伏。
1995年,范如昀在杭州的一家茶馆打工,不少来茶馆消费的人士都是有钱有闲的人士,那时的一切对她而言都很新鲜。
上世纪末,是范如昀这辈子最风光的时刻,她经常在国内大型活动中做茶艺表演,也结识过不少身份显赫的人物。
不过,范如昀似乎并不热衷于这样的生活。
范如昀表示,自己喜欢茶,长处就是会经营茶馆,其他的也不太热衷。
2000年,范如昀来到郑州,和别人合伙做茶馆生意。
后来因一些不愉快的经历,范如昀和合伙人分道扬镳,2006年她开了现在的这家茶馆,一晃就是16年的时间。
【人均消费不超过一百元,盈利不是最重要的】
范如昀回忆,2006年开业的时候店铺周围还是一片荒地,开业前半年的时间最为艰难,每天都希望这一天的营业额不要是零。
自己有时候还会打电话让朋友来店里喝茶支持一下,好在后来生意慢慢进入正轨,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范如昀的茶馆,有些人甚至还成了茶馆的“老粉儿”。
范如昀的茶馆按照茶的价格收费,价格从80多到几百元不等,简餐、零食全都不收费。
她表示,近些年房租、人工成本、原材料都有所上涨,有人也建议她提高价格,她却主张不涨价,等哪天真扛不住了再考虑。
曼姐说,很多茶店形式都搞得很隆重,茶的价格又很昂贵,自己的小店则相对平民化,人均消费在50元左右。
曼姐曾到日本学习茶道,也在世界各地收集一些自己喜欢的小物件,去国内著名的茶产地收茶叶,而这些爱好单凭自己的退休金是不够的,也需要更多资金来支撑。
曼姐坦言,自己经营小店更多是出于喜欢,而收入可不仅是这些。
首先是去茶山收茶的时候,朋友会从自己这里购买一些,能有一些差价,其次是来店里消费的顾客有时候也会买一些茶叶,另外,代理烹饪机器也是经济来源的一部分,再加上邀请老师开茶道培训课同样能有一定收入。
【人脉资源、资金、专业知识缺一不可】
范如昀每天都会准时坐在茶馆靠窗的位置,守护着一方安静,曼姐在修剪花草、泡茶、制作美食的时候,还会拍摄成短视频分享给志同道合的朋友。
- 韩慧英|见证南北文化交融 山西文水“采茶调”的前世今生
- 文化节|沪上首家传统文化传承中心——“北站传统文化传承中心”揭牌成立
- 纸箱|铁罐、陶罐、木箱、纸箱,哪种包装最适合存白茶?分享成功经验
- 红炉|潍坊新华中学用“心”继承传统,以“爱”温暖冬日
- 菊花|建议女性朋友:多喝5款香花制成的茶,香味怡人,营养丰富气色佳
- 茶香|为何有些茶,喝起来没有闻起来香?老茶师的“储茶方法”值得效仿
- 抹茶红豆蛋糕卷|抹茶红豆蛋糕卷
- 红枣|刮油无糖水果茶
- 茶叶蛋|飘香茶叶蛋
- 抹茶|抹茶蜜豆吐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