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泰街|宗馥莉:艰难的接班人与幸运的创二代


清泰街|宗馥莉:艰难的接班人与幸运的创二代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文 | 螳螂观察
作者|易不二
借着春节团圆的好时机,娃哈哈似乎想用宗帅家酒、领酱国酒两款53度的白酒,给消费者助兴。
虽然各大电商平台并没有搜到相关产品的链接,但目前只在“娃哈哈八桂之家”公众号推文中卖的这两款白酒,在2021年12月娃哈哈举行新品发布会时,就被摆在了宗庆后和宗馥莉之间。
娃哈哈卖白酒,大众并不稀奇。毕竟,领酱国酒早在2013年时,就是娃哈哈首次进军白酒行业的代表产品。
让人疑惑的其实是,随着宗馥莉出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娃哈哈已实质上进入了权力交接时间,但卖高度数白酒这件事,却不像是一心想要品牌年轻化的宗馥莉的决策。
再结合宗庆后很早就说过的“要工作到90岁才退休”,凸显出了一个迹象:宗庆后并未完全放手娃哈哈。
宗馥莉已经经历了17年的“历练”,真正接班娃哈哈这件事,却还有一段路要走。
两代人的传承
1982年,宗馥莉出生时,宗庆后已年过36岁。
那时候的宗庆后,才从工作了15年的马目农场和绍兴茶场回城4年而已。但他已经开始随着80年代的政策,捣鼓起了各种生意,比如组装电表、卖电风扇。
这期间,虽然宗庆后累积起了自己对商业的一些理解,但直到1987年,杭州上城区文教局决定把校办企业的经销部转由私人来承包时,宗庆后才等来了他施展拳脚的商业天地。
这一年,娃哈哈诞生,宗庆后42岁。5岁的宗馥莉,从此之后,去到位于杭州市清泰街160号的房子,也不一定能找到爸爸了——扩产线、盯产品、跑市场、抓销量,宗庆后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在了娃哈哈身上。
作为父亲,宗庆后在宗馥莉成长过程中的“缺位”,换来的是她的独立;作为创业者,宗庆后在清泰街160号房子里的拼搏,带给宗馥莉的影响是决策魄力——1996年,读完初中的宗馥莉,就决定出国去美国读书。
宗馥莉这份为自己人生决策的独立与魄力,与宗庆后在重大关头为娃哈哈做决策的魄力一脉相传。
在宗馥莉决定出国之前的1993年,当时的消费品都遵循着“先货后款”的默认商业规则,这也导致了货款难收的商业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宗庆后严令销售部门“不打款不许发货”,在这种做法不被看好的舆论中,宗庆后却凭着一己之力,让“先款后货”成为现实,为后来娃哈哈成为食品饮料龙头企业的联销体打下了基础。
随后的1994年 ,宗庆后又力排众议接下了一个“吃亏”的任务。
在建设三峡工程中,浙江省对口支援重庆涪陵,而有关部门希望娃哈哈兼并涪陵三家特困国有企业。这个当时被多数人认为不是商业项目而是政治任务的兼并计划,在宗庆后的“一意孤行”下,不仅帮助三家特困企业扭亏为盈,娃哈哈也因此打下了向全国扩张的基石。
自此之后,娃哈哈虽然几经波折,但还是凭着宗庆后的魄力与决断,一步步构建起了一个庞大的饮料帝国。
2004年,宗馥莉归国。才22岁的她,没有直接去清泰街160号,而是待在了娃哈哈萧山二号基地的生产线上。
这一年,宗庆后59岁了,在被问及退休时,他说“等70岁吧,把女儿扶上马送一程,我也可以轻松一下”。
也许是为了父亲70岁退休的期许,同时是为了证明自己,宗馥莉一路从娃哈哈生产线,到独立出来成立宏胜饮料,再到加入新消费浪潮推出KellyOne品牌,都在奋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但宗庆后与宗馥莉父女之间,除了一脉相承的决断与魄力,两代人之间因文化背景、行事风格、管理理念等等差异产生的矛盾,也折射在了工作上。宗庆后的大家长掌控欲,以及宗馥莉的大小姐叛逆心,各种事件在各种媒体的报道里层出不穷。
在父女间的传承与矛盾中,娃哈哈也随着中国饮料行业整体的下滑趋势而业绩承压。2020年,娃哈哈的营收跌到10年内的冰点,只有2013年高光时刻的六成。
娃哈哈的业绩颓败,不是宗庆后真的老了,也不是宗馥莉太年轻,而是个体努力,难敌时代浪潮。
宗馥莉曾动情地说过:“娃哈哈是我爸一手创下的江山。作为他的女儿,我有责任去守护它。”
宗馥莉确实做出了一些让宗庆后认可的成绩。比如,2014年,宏胜饮料跑进了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与位列18的娃哈哈出现在同一荣誉榜单上;2021年,娃哈哈的营收实现了稳步回升,同比增长17%。
这种情况下,宗馥莉出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就意味着宗庆后已准备好让宗馥莉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