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有分量的社科研究是稀缺的 丨2021新京报人文阅读思想图谱

最初的构想里,“人文阅读思想图谱”只是一次出版建议收集尝试——业界需要了解学界发现了哪些闪光的作品,学界也希望出版界能够关注到他们发现的璞玉。于是在2021年的最后一个月,我们向与我们有联系的人文学者、创作者问出了如下三个问题:
您在2021年持续思考的问题;
您在2021年关注到哪部未引起足够关注或未引进出版的作品;
您期待看到怎样的中国原创作品。
最后我们获得的远远超越了“建议”的层次。随着新年的来临,编辑部共收回了74份回答,总字数逾5万字。情感与思辨密度兼具的文字织就一份呈现关联传统与现代、未来与当下的阅读思想图谱,他们以自身生活或研究为维度的阅读与追问,记录下了虽然蜿蜒动荡,但对真挚的爱、对重塑人与人的连接依然充满渴望的2021。
往期文章:
74位人文学者,留给未来关于阅读的回答 |2021新京报人文阅读思想图谱
王人博:我们需要发现行动的逻辑,而不仅是书面的规则 | 2021新京报人文阅读思想图谱
孙莉莉:绘本阅读的重点在于“教育家长,解放儿童”丨2021新京报人文阅读思想图谱
朱自强:“成长”书写是中国儿童文学艺术发展的“命脉”丨2021新京报人文阅读思想图谱
01
持续思考的问题
中国历史|有分量的社科研究是稀缺的 丨2021新京报人文阅读思想图谱
文章插图
任剑涛,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从事政治哲学、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等领域的研究。著有《公共的政治哲学》《当经成为经典:现代儒学的型变》《政治:韩非四十讲》等。
任剑涛:2021年,我主要关注的问题有三个。
一是中国民族国家的建构史。拙见以为,既有的中国民族国家建构史解释,主要的是一种历史解释,而很少基于现实和深层次问题,解释中国从传统国家转向民族国家的巨变。这是需要社会科学学者进入的研究论域。我自己为之撰写了一本专书,尝试自我解答一些不为人注意的问题。
二是关注中国历史的宏大叙事,尤其是关注中国的历史哲学建构问题。以往基于中国关怀的历史哲学建构,主要是为中国自存进行辩护的理论建构。当中国走出了国破家亡的窘境以后,中国应当建构起与之相应的历史哲学。因此我对聚焦于中国历史演进的自驱力论述,非常感兴趣。而且尝试依循这一基本思路,建立中国新的历史哲学。
三是延续了对国家建构问题的关注。这是我几乎持续二十年关注的核心论题。2021年的关注重点,放在国家建构的一些让人比较生疏的主题上,如国家韧性、国家治理节奏、国家怨恨性崛起等话题。
中国历史|有分量的社科研究是稀缺的 丨2021新京报人文阅读思想图谱
文章插图
季卫东,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法学院凯原讲席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理学、法社会学、比较法学、人工智能治理与规范科学。著有《法治秩序的建构》《法律程序的意义》《通往法治的道路》等。
季卫东:(1)新冠疫情似乎给全球化进程做了一次紧急刹车。世界似乎回到了小国寡民的割据状态(甚至中世纪)。虽然数字化信息技术可以打破物理上的藩篱,但却造成了多层多样的网络空间,容易形成群体极化以及因多元性而产生的相互无知。在这样的复杂的语境里,如何进行沟通、如何达成共识、如何促进信赖成为当今世界的重大课题。
(2)疫情防控促成了数字全覆盖和监察全覆盖。面对机器官僚主义和算法独裁,如何重构基于个人权利的现代法治秩序、怎样推动制度范式创新,也成为当今世界的重大课题。在不同的智能系统之间如何实现技术性分权制衡,如何通过代码重构公正程序原则,都是值得认真思考和探索的。
(3)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社会的各种风险不断增大,尤其东亚出现了过剩防卫的恶性循环。如何在各国有效进行风险沟通和危机管理,同样也是当今世界的重大课题。当不同文明、不同体制分别强调价值认同时,很容易使身份的认同政治从国内蔓延到国际。认同政治最终往往无解,势必导致冲突。如何重新寻找人类的最大公约数,采取互相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沟通,这也是对外交软实力的考验。
02
值得关注的图书
季卫东:(1)David Lyon,The Culture of Surveillance: Watching as a Way of Life(《网络监视的文化: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观看》), Cambridge: Polity Press Ltd., 2018. 反映了数字化社会治理模式的本质。
中国历史|有分量的社科研究是稀缺的 丨2021新京报人文阅读思想图谱
文章插图
The Cost-Benefit Revo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