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人|揭秘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水墨人”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水墨人|揭秘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水墨人”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文章插图
水墨人形优化图片 北京印刷学院 供图
4日晚8点,北京冬奥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启幕。开幕式上,表现冬奥历程的中国水墨动画冰立方让人们印象深刻。那么,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一幅幅水墨人形运动图,是如何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水墨人|揭秘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水墨人”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文章插图
水墨人形优化图片北京印刷学院 供图
科技与艺术诠释中国风
一幅幅水墨人形运动图,展示着水墨顿挫的质感、笔墨性情的气韵。
据介绍,2021年11月12日,在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式84天之际,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高妍玫教授领衔的数字水墨动画创新设计团队接到了两项重要任务:一是承担以中国水墨风格视觉化呈现冬奥会开幕式冰立方运动主题人形动画的设计制作任务;二是绘制地屏节目《立春》人物动画表情动作的视觉特效的任务。
多年来,团队深耕数字水墨画、3D水墨动画、裸眼全息水墨动画、书法动画,在这一领域取得过多项骄人的成绩。此次,团队通过数字水墨的形式,以中国传统文化为魂,向全世界展现体育的生命动感与拼搏精神,实现多年来用高科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心愿。
水墨人|揭秘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水墨人”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文章插图
水墨人形优化图片 北京印刷学院 供图
用水墨动画赋予生命神韵
2021年11月13日起,水墨动画团队在原有运动人形科技化设计基础上,通过水墨的形式赋予传统质感和生命精神的要求,对动画内容中表现的历届运动项目的人形定帧通过宣纸水墨手绘和数字水墨笔刷两种形式进行效果尝试。
团队从绘画的表现形式、形体结构的准确性和艺术表现性,从动画运动规律和动画节奏表现等方面进行思考,使动画内容的运动形态有了更加准确更加生动的表现力,使设计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有了明确的方向,团队在原有人形框架基础上通过近2000张纸上毛笔人形绘制尝试,运用“观象取意”的方法,由最初拘囿于人形的效果,到后来实现了对运动人形内在“神情”“妙意”的提取,把握人形运动的迹线,将超脱于人形浑然于生命的书法笔触以抽象化、节奏化的运笔培植成一种蕴含深切感性生命的形式。
为了提升制作的效率,团队将毛笔手绘的经验和效果参考运用到了数字水墨笔刷绘制当中。过程中,团队坚持“笔墨相生之道,全在于势”的制作原则,经过数字绘制的上千帧的尝试和效果比对,决定通过加强对书法行书、草书的运笔、连笔、枯笔、顿笔等来强化从纸质到数字的触感气势转化,实现了使用两种全新水墨数字笔刷进行绘制的突破。经过半个月的鏖战,实现了在动画人形的科技感中体现中国风的水墨动画效果的呈现。
水墨人|揭秘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水墨人”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文章插图
纸质测试 北京印刷学院 供图
用传统质感磨砺体育精神
如何实现高质化呈现?水墨动画团队必须在原有的水墨过度呈现“枯笔化”效果的基础上,强调对人形“中国风生命的模拟”和“水墨化动感的展现”。这意味着,他们不仅要对过去二十三届冬奥会动画人形定帧进行修改,对运动帧人形也要进行优化。他们继续在原有水墨人形的基础上,通过数字笔刷与毛笔绘制相结合的方式,强化了笔画连、顿笔之间所呈现的生命节奏和丰富变化。
近一个月的时间中,团队进行了4版定帧人形的修改,从强调“气势生乎流变,精魄出于锋芒”到“得其势,不若得其韵”的过程,背后是团队成员上万张毛笔书法练习和上万帧的数字绘制。团队强调要在绘制中明确人形虽为意象化取象,但仍然务必在心中形成“筋、骨、血、肉、精、气、神、脉”的生命神韵追求。
为了在动画展示的开头创作出一鸣惊人的效果,团队尝试通过毛笔宣纸绘制的方式对动画展示的第一笔和第一个人形重要部分进行手绘,并通过数字拍摄的方式进行完整记录。然后经过技术优化渲染成动画效果,凸显了“气势”到“取韵”的数字书法质感,实现了数字水墨风格的高质量、艺术化、中国化呈现。
水墨人|揭秘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水墨人”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文章插图
制作团队 北京印刷学院 供图
用科技与艺术融合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2022年1月,团队继续对第六版修改动画观摩的最新意见以及导演“突出书法书写质感”的修改要求,强化水墨人形制作的力量感和书写感。虽然画人形与写毛笔字有一定的区别,但团队坚守通过数字笔刷的触感去领会毛笔“每字皆须骨气雄强,爽爽然有飞动之态”的感觉,既保证动画运动规律高度流畅感的要求,又明确水墨人形的生气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