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文|《侦图机》:新机器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吗?( 二 )


身在安提瓜的马尔文厌恶学习,栖居侦图机是他阴暗生活的亮光,它起初被机主放在家用电器的橱窗里,后来获得了外出的机会,这个与自己的世界截然不同的下雪的区域让马尔文倍感兴奋。可是,当威严的父亲发现孩子的重度网瘾之后,可想而知,将会发生什么。
格里戈尔掌握了很多侦图机的连接,通过倒卖牟取利益。有一天,他和搭档妮克莉娜通过侦图机发现了一个被囚禁的少女,营救的过程惊心动魄,一波三折,最后成功了,让人倍感欣慰。但是,又如何呢?少女仍然必须回到黑帮那里,因为,是她的父亲卖掉了她。
艾米莉亚、恩佐、阿丽娜,他们所以为的,他们所依恋的,最后都给他们以迎头重击。机主与机控到底可以多么亲密,双方对彼此到底应该负有怎样的责任和义务?
这些故事都内含了情境的规定。侦图机的人际关系是弱连接,是一种互动中的临时妥协,双方在相处中建立起了表面上的运作一致,相互之间表现得喜爱、关心,而内在却隐藏了双方关系的角力和博弈,交流的过程并不一定是对称的,它仍然是一种信息游戏的呈现,一种可能的隐匿、发现、虚假显示、再发现的无限循环,是一种自我呈现和自我想象的舞台设置。
侦图机的设定,所模拟的交往模式和心理状态,正是我们人类对于“情感纽带”和“基于纽带的依恋”的微妙刻画。
马尔文|《侦图机》:新机器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吗?
文章插图
原图为《侦图机》英文版封面。
技术能否让人类更幸福?
所有社交场合都要求我们扮演适合互动者和互动语境的角色,侦图机具有临场感,但它毕竟是无实体的身份,所以,在机主最初的预想中,往往是把它定位为宠物,他们往往会疏忽侦图机里隐身的是另外一个活生生的人。后果可以想象,隐私的暴露是难以避免的。
小说的第一章,讲的就是几位妙龄少女因为裸照被截图而遭到了讹诈,一旦机主、机控意识到对方的存在感,人类又很难控制自己的好奇心,想要去追踪对方的真实身份,有位机主根据背景猜测到了对方的居住地,在他生日那天委派快递员给公寓的所有用户送上蛋糕,尽管她是出于好意,可是,这种突然被拉近的距离感,恐怕是让人心理不适的。
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数字革命。早在20世纪50年代,图灵就在思考人机交流的可能性。在图灵的实验中,进行交流的双方被隔绝在两个不同的房间,他们不能“现身”交流。图灵杜绝了交流双方的视觉、听觉和触觉交流等一切可能导致双方身体碰触的途径,仅留下了文字。侦图机的工作原理,接近图灵压制一切与人体有关的迹象出现的做法。“机器之中的人体”,一直都是当代科幻作品的重要主题,这部作品里也有关于侦图机的权利斗争的描写。
人与人的交流是否可能?关系是否真诚?什么是真正的讯息?什么是超出边界的解读?什么是令人迷惑和难以决断的字谜游戏,其共谋者相互合作而实施,却连他们自己都不知晓或即使知晓也绝不会承认?在侦图机构建的社交系统里,世界是我者对他者的特性的自我投射,是迷失在自设的迷宫中的自我以及丧失了实质性存在的他人。
为了适应一个“人体外化为媒介”的世界,人类做出了多么漫长的努力和挣扎。或许可以把弗洛伊德看作最有预见的交流媒介思想家。弗洛伊德写于1923年的《文明及其不满》,揭示了社会由“单独的身体”向“政治性的身体”的转型。弗洛伊德预见到了,两人间的人际交流因技术的发展而被延伸扩展到规模巨大的大众传播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技术的媒介被认为是人体的延伸,电话延伸了我们的耳朵,摄影机代替了我们的记忆,可是,弗洛伊德对此不以为然,他觉得,人类并不能因此而变得更加幸福。
《侦图机》的设想,可以看作是对现代交流媒介的不足的某种弥补,在人的肉体无法在场的情况下,填补存在于彼此之间的鸿沟。在人的存在被遮蔽或者被中介时,侦图机作为一种发明应运而生,它引发了一些新奇的冒险,与特别的神秘的他者接触,但是,在最后,我们看到,作者设计了各种关系的崩塌,表明了她对这种模式悲观性的看法。
撰文|林颐
编辑|张进
校对|薛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