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再续前文。
前篇有写,基础样式的白瓷盖碗,是岩茶圈内普及率最高的茶具。
甚者,喝上万块一斤的核心山场正岩茶,用几十块一个的白瓷碗,是一众老茶饕之间的默契。
早两年就曾感慨过,近些年我们家送出去的这只盖碗,累计起来数量蔚为可观。
虽说,和那些青花的、手绘的、柴烧的、珐琅的、斗彩的盖碗相比,这个素白的,上面仅有“小陈茶事”手书的白瓷碗,堪称是素颜出镜,清汤寡水,简单得很。
在某些场合,甚者略显寒酸。
但无妨,毕竟是各花入各眼。
有些人不知哪里好,但这么多年就是忘不掉。
于这只盖碗而言,亦同理。
阅过千帆,阅过无数个争奇斗艳的盖碗后。
光我们相熟的茶客,就有不计其数的人发表过同样的感慨——这么多年来,一直在用这款盖碗。
用惯了,也懒得换。
文章插图
这种舒服的熟悉感,可以让泡茶过程有如神助,信手拈来,高水平发挥。
就跟打小玩到大的旧友,每日厮混着,也能得个友谊天长地久。
就跟那些年,突然暴富起来的老广。
尤其那些据说光靠拆迁,就得了好几栋楼的伊伯。
他们照样爱穿低调的中裤和拖鞋,而不是穿上身光颈靓的笔挺西装,面子有了,却丢了里子,穿起来束手束脚的,十分不得劲。
真到了一定境界后,怎么舒服怎么来,才是过日子的王道。
盖碗泡岩茶,亦如此。
经过多年的泡茶实践,发现泡茶这事越简单越好。
往盖碗内注入沸水后,行云流水地合盖出汤,才是经典泡茶绝技!
文章插图
《2》
岩茶冲泡教程六,不推荐用茶滤
麻花平日的茶桌上,走的是极简风。
只摆基础的茶盘、盖碗、公道杯。
其余的是克秤、茶夹、茶剪、茶巾等。
茶滤这一物件极少出镜,原因是觉得它既麻烦,又不实用。
就跟练毛笔字时,旁边要摆上搁笔的物件一样。
有了茶滤,就必然要配套摆茶滤的架子。
不然泡茶过滤后,滤网上湿漉漉的,直接往干泡台一摆,肯定不行。
此外,茶滤的滤网很细密,患密集恐惧症的人看了,心里估计会发毛。
对个人而言,看着这网眼极密的滤网, 头就很大。
这洗起来,太费工夫了!
文章插图
并且,如果使用茶滤的频率不高,基本上买回去后,也只是放在角落里吃灰。
当然也有人纳闷,茶滤怎么会闲置吃灰呢?每次总要过滤碎茶吧!
不不不,茶汤从盖碗倒入公道杯后,零星碎茶细屑一早就沉底。
滤或不滤,无伤大雅。
退一步看,虽说岩茶不像白茶那样,担心滤掉白毫后影响茶味。
但假设泡茶过后,茶滤没及时洗净,长年累月下,堆出来一层深褐的茶垢。
这层脏垢的存在,反而会污染茶味。
SO,茶滤不推荐懒人使用。
即便要用,也得确保它干净无异味才行!
文章插图
《3》
岩茶冲泡教程七,前几冲要快出水
盖碗泡岩茶,对出汤速度是有追求的。
前几冲泡茶时,通常前5冲左右,当茶味没有被泡淡前,都讲究极致的“快出”。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按前文介绍的起手势,摆好泡茶动作后,快速打圈注水。
紧接着就是合盖出汤,此时不要左刮右拨,耽误出汤良机。
若是激起来的茶沫不多,也不需要刮沫。
注水后,立刻合盖,倒出茶汤。
文章插图
将这组动作串联起来,一气呵成,就能顺利倒出一冲茶汤。
泡岩茶这事,还真不难。
无他,唯手熟尔。
算了下时间,对泡茶熟练工而言,可以轻松做到从往下注水开始计时,到大部分倒出茶汤,用时7-8秒。
这称为标准的快出水。
茶友们在春节期间勤学苦练盖碗泡茶时,若能达到这一快出水标准。
就说明可以出师了,加油!
文章插图
《4》
岩茶冲泡教程八,沥干茶水后,不需揭盖晾茶
从盖碗内倒出茶汤,大致分为三部曲。
第一,茶汤呈现瀑布状,直泻而出
- 猪肝|甘甜不上火,护肝又滋补——和“红嘴绿鹦哥”一起迎接初春的暖阳吧!
- 丸子|这是菜市场“最脏”的3种菜,再便宜也不要买,你却天天端上桌
- 遗址|罗马遗址出土谜样的面具,经过研究,发现罗马的戏剧和现代不一样
- 专家们|殷墟大墓曾出土一个鼍鼓,古人制鼓为何不去甲片,让人至今想不通
- 肯德基|00后大学生的「职业代吃」江湖:重新定义“吃软不吃硬”
- 塔塔塔|水煮鸡肉片
- 叙述者|疼痛不是生活的全部
- 好做|晒武汉3口之家午餐,好吃又好做,花钱不多家人吃得香从不点外卖
- 美食|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看了这位画师画的美食,给我看饿了
- 茶香|为何有些茶,喝起来没有闻起来香?老茶师的“储茶方法”值得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