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以句子为单位,前人曾经说过,例如杨绛先生,但是怎样断句,怎样组合,却鲜有人给予明确的解说。义足为句,中外皆然,唯长短有别,顺序不同。翻译要以句子为单位,不能对意义有所增添,有所减少,有所遗漏,有所夸大或缩小。原文说什么,译文就说什么,原文怎么说,译文就怎么说,这样就能亦步亦趋,同进同退,译文紧贴着原文顺序而出。句子译好了,段落和篇章自然就好了。否则句子有所偏离,段落和篇章只能偏离越来越大,最后面目全非,正所谓差之毫厘,积寸累尺,就会谬之千里,可不慎乎!
我不主张意译,就是它容易为误译或胡译打开方便之门。李青崖先生的翻译基本上是译句,是杨绛所说的“一句挨一句翻”,所以整篇就不差。
文章插图
严复(1854—1921)
直译是翻译的传统,人类翻译活动的开始就是直译,然后才有其他,中外没有区别。严复继往开来,戛戛独造,提出了较为完整的翻译标准,可视为直译的客观而有顺序的表达,其辞曰:“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此在译者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则下笔抒词,自然互备。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易》曰:‘修辞立诚。’子曰:‘辞达而已。’又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这是直译之标准表述,其后关于译事之种种表达只能据此深化和发展,给与某种新的解释,故译事三难实为翻译之定海神针。求其信,已大难矣,遑论信、达、雅三位一体乎!
作为一名业余的翻译工作者,我信奉钱锺书先生在《林纾的翻译》中说的话:
文学翻译的最高理想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化为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显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保全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
我还相信钱锺书先生在同一篇文章中说的话:
彻底和全部的“化”是不可实现的理想……一国文字和另一国文字之间必然有距离,译者的理解和文风与原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也不会没有距离,而且译者的体会和他自己的表达能力之间还时常有距离。从一种文字出发,积寸累尺地度越距离,安稳地到达另一种文字里,是很艰辛的历程。一路上颠簸风尘,遭遇风险,不免有所失或受些损伤。因此,译文总有失真或走样的地方,在意义或口吻上违背和不尽贴合原文。
这句话说得在情在理,让人听了之后感到很温暖。钱锺书先生本人很少从事翻译工作,但他的话既有崇高的理想追求,又有脚踏实地的现实考虑。我认为,钱锺书先生道出了文学翻译的真谛,这是严复的“译事三难,信、达、雅”的新阐释:信是基石,达是建筑,雅是灵魂。
关于信,严复说:“求其信,已大难矣!”钱锺书说:“从一国文字转换为另一国文字”“是很艰辛的历程”。
关于达,严复说:“信而不达,虽译犹不译也。”钱锺书说:“不因语言习惯的差异显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
关于雅,严复说:“信达而外,求其尔雅。”钱锺书说:“保全原有的风味。”
钱锺书先生可谓严复的知音,而且在理解严复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例如他说:“雅非为饰达”,“非润色加藻”。他以“风味”解“雅”,实为一大创造。翻译界有人认为“雅”不必要,弃之可也,或认为“雅”就是美化,视翻译为美化的艺术。钱锺书先生以一个“非”字揭出了“雅”字在翻译中的真实含义,又用“风味”二字锁定了“雅”字在译文中的崇高地位。就我的理解,所谓“风味”,就是风格,就是文学性,传达原作的风格是文学翻译的最高境界。由此看来,“雅”在文学翻译中断不可少。对一个旧的概念给与新的解释,令其获得新的生命,才是推陈出新的有效途径,所以并非所有新颖的说法都显示了认识的深入和观念的进步。李青崖先生的翻译恪守传统的观念,不单单以“雅”为旗帜,却在“信、达”之中有“雅”寓焉。
有人以为,无论何时何地,用上最响、最亮、最美、最华丽的词,就是最好的翻译,就是文学翻译,这样的翻译就成了翻译文学,否则就是文字翻译。有的译者深恐自己的中文不行,就请中文的文章高手润色他(她)的译文,其结果多半不妙:译文可能有了“文采”,却离原文远了。这样的译文不是好的译文。其实,文学语言的好坏只有一个标准,就是用词、组句、组织安排的“适当”。该俗的俗,该雅的雅,唯“适当”是求。严复的“译事三难:信、达、雅”,其“雅”的解释就是“适当”,换一个说法,就是文学性,就是风格。雕缋满眼,铿锵悦耳,并不等于文采斐然。适度的华丽,可以是文采;适度的朴素,也可以是文采;文采的有无,全靠语言之运用,而运用之妙,在于运用词语之适当,就是说,有文学性,有风格,就有文采,没有文学性,没有风格,就没有文采。确立了文学性,确立了风格,“雅”就在其中了。
- 冯提莫|“寻味团”@聂远 @冯提莫 @陈欢 @郭奕康噢噢哈哈嘿 赏味重庆……
- 射雕英雄传|如果杨过是由郭靖亲自教授武艺,结果会怎样?
- 郭芙|同为黄蓉的女儿, 为什么母亲更喜欢刁蛮任性的郭芙, 而不是郭襄
- 副主席|雅量清言书印佳——郭庆利作品欣赏
- 石窟|郭相颖:守了大足石刻50年
- 郭铁|元宵节奶茶外卖搜索升温,“吸着吃”汤圆受年轻人追捧
- 宁波市|元宵踩街里的北仑郭巨年
- 中青网|郭相颖:守了大足石刻50年
- 郭台铭|国产糖果年销60亿,遭美国雀巢107亿收购,郭台铭结婚曾买66万包
- 徒孙|为什么郭襄这么好性格的祖师爷,会有灭绝师太这样心理变态的徒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