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丰味海南年年高 米纸飘香团圆年

_原题为:海南周刊·福星“糕”照 | 丰味海南年年高 米纸飘香团圆年
在海南方言中,过年又被称为“做年”。蒸年糕、做糖贡、煎酥饺、卷肠粑、烤脆饼……进入腊月,海南人的灶头开始洋溢着浓浓的年味。这些或软糯或香脆的糕点,虽不像白斩鸡、烤乳猪那样令人印象深刻,却是春节期间千家万户用于招待客人的人气美食,承载着许多人关于童年、关于家的温暖记忆。
年糕|丰味海南年年高 米纸飘香团圆年
文章插图
儋州白馍。
文\海南日报采访人员 李佳飞 实习生 张楠楠
粒粒糖贡滋味甜
在琼北各市县,民间素有“无鸡不成宴,无糖贡不像过年”的说法。近日,海南日报采访人员在文昌市会文镇凤会村看到,不少房屋冒着炊烟,有些村民在厨房里做糖贡。一位老人拿着一个装着熟花生米的布袋在石板上摔打、揉搓,空气中弥漫着花生碎的香味。
年糕|丰味海南年年高 米纸飘香团圆年
文章插图
糖贡。
花生碎是制作糖贡必不可少的配料。在村民符京家中采访人员看到,伴随着锅铲的上下搅动,锅内的花生碎、芝麻、糖浆早已融为一体,焦糖味和米香味扑鼻而来。正在掌勺的符京和妻子林亚良将炒好的糖贡原料倒入一个正方形的木容器中,用扁平的铁碗压平,再将一整块糖贡切成小块。
“每年临近春节的时候,出门在外的孩子和老客户总是催我做糖贡。”今年已经60多岁的符京说,为了做出好吃的糖贡,他得提前准备好原料,“糯米、花生、椰丝,都是自家产的,真材实料。”
“纯手工制作,用木柴烧火加热,做出来的糖贡味道更好。”林亚良说,当柴火烧得正旺的时候,他会往锅里撒一些白糖。然后一边搅拌一边加入提前准备好的青橘子汁,丰富糖贡的口感,使其爽口而不甜腻。
凤会村是当地著名的“糕点村”。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建乐说,“凤会糖贡”之所以出名,一是因为当地出产一种叫“薏糯”的米,这种米的特点是白、香、绵,为制作糖贡的上乘原料;二是该村村民在炒谷、海沙爆米、熬糖等环节非常讲究,制作糖贡的手艺较好。该村生产的糖贡,不仅在文昌广受欢迎,还远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
红糖年糕送祝福
红糖年糕既是海南传统特色小吃,也是海南人“做年”极具仪式感的美食。年糕又称“年年糕”,谐音为“年年高”,有吉祥的寓意。海南许多市县有过年吃红糖年糕的习俗。
年糕|丰味海南年年高 米纸飘香团圆年
文章插图
红糖年糕。海南日报采访人员李天平 摄
这不,虽然还没到春节,但在海南定安新泰来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20多个工人已经忙得热火朝天。“先要泡糯米,再用石磨把糯米磨成浆。然后,按一定比例将生姜、红糖放入锅中翻炒,熬成糖浆。接着,将滤干水的糯米粉捏成饼状,放入糖浆中不停地翻炒、搅拌。待糯米饼炒熟后,再大力搅拌,让糖浆和糯米饼充分融合,这样一筐热气腾腾的红糖年糕就做出来了。”该公司总经理刘会明告诉采访人员,春节期间红糖年糕市场需求旺盛,所以公司提前一个多月开始生产,平均每天生产红糖年糕2000斤,仍供不应求。
“以前,各家各户自己做红糖年糕,全家人动手,通常会赶在除夕前做完。”刘会明介绍,在不少海南人看来,除夕当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糕,是最好的“开年”方式。老百姓常说,日子好坏都要吃年糕,吃了好日子更甜蜜,坏日子也能变成好日子。
如今,红糖年糕也有不少新花样。有人在制作过程中加入椰汁、橙汁、红枣、花茶等食材,使之味道更加丰富。
软糯猪肠粑卷期盼
猪肠粑因形似猪肠而得名,是万宁的传统特色美食,也是春节期间当地人餐桌上的常见佳肴。
年糕|丰味海南年年高 米纸飘香团圆年
文章插图
切片的猪肠粑。资料图
1月19日,家住万宁市万城镇建设北路的居民王招燕一大早起来做猪肠粑。她将提前准备好的糯米浆倒进布袋沥水,在锅中放入油,然后将米浆倒入锅中加热。随后,将成形的米浆团移至簸箕中,压成薄片。在薄片上铺上炒熟的花生碎、椰丝、白芝麻等,最后卷成猪肠状。
据说,猪肠粑的制作手艺是明末清初由福建移民传入万宁的。在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的渔夫出海打鱼,在海上一待就是好几天,因为保鲜条件有限,带的饭食很快变质,渔夫经常挨饿,渔妇们很心疼。后来,她们发现用糯米做的糍粑,可以存放很久而不变质,吃了也不容易饿。于是,每次渔夫出海前,渔妇都会做好猪肠粑让渔夫带上船吃。久而久之,猪肠粑不仅成为一种风味美食,还寄托着妻子对丈夫平安归来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