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小吃)冷粉的前世今生
景德镇是世界闻名的瓷都,这里因瓷而得名,因瓷而兴盛,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和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让他成为一座特色鲜明、充满魅力的城市。
文章插图
早在清朝,景德镇就有关于“美食”和“美器”的记载,深厚灿烂的陶瓷文化和陶瓷从业者的生活习俗,使景德镇的美食独特而又多样。
文章插图
千百年来,景德镇的先人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许多精美的食品,至今仍然广受年轻人追捧的特色小吃——冷粉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文章插图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冷粉的前世今生。冷粉的起源景德镇的冷粉是米粉的一种,和其他地方的米粉不同的是,粉条更粗圆一些,更有嚼劲。景德镇人的一天通常是由吃一碗冷粉开始的,这碗粉一定要拌上香油、辣椒酱、榨菜(也有腌菜)、香葱、橘子皮等,才能称得上够味。
文章插图
百度上关于米粉的解释是:汉族特色小吃,是中国南方地区非常流行的美食。关于米粉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种是古代中国五胡乱华时期北方民众避居南方而产生的类似面条的食品。另一说法是秦始皇攻打桂林的时候,由于当时北方的士兵在桂林作战,吃不惯南方的米饭,所以当时的人就用米磨成粉状并做成面条的形状,来缓解士兵的思乡之情。米粉是江西人民最喜爱的一种食物。景德镇冷粉跟南昌拌粉也有很大的关联,他们的区别仅是粉的粗细和配料稍有不同。当然,对于景德镇人来说,冷粉比南昌拌粉更有嚼劲,这也正是冷粉的特色所在。
文章插图
冷粉的回忆冷粉最初的配料比现在要讲究,除了辣椒、酱油、腌菜、葱花、橘子皮之外,还一定要滴上几滴小磨麻油才地道。关于麻油,《本草纲目》上记载:“有润燥、解毒、止痛、消肿之功。”其中,大通镇生产的“沙艺棠”小磨麻油更是上品,其与米做成饭食,民间有“仙家食品”的赞誉,这在普遍吃猪油的年代,无疑是一种高档享受。
文章插图
当浑身沾满了小磨麻油的冷粉端上桌时,也预示着大块朵颐的时刻到了,这其实也是一种享乐主义的萌芽,即现在所说的小资。将冷粉与小资扯到一起,好像八杆子打不到,但是现在细想起来,冷粉的定价在当时并不便宜,有肉的包子也不过几分钱一个,一小碗冷粉就要1毛钱,一般的草根是很难消受的,就像现在的奢侈品,有闲钱的阶层才是它的主顾。
文章插图
所幸的是,自带小资标签的冷粉很幸运地生存了下来,并且呈现遍地开花之势。冷粉的发展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景德镇瓷业发展最鼎盛的时期之一,很多景德镇人甘愿放弃政府或职能部门的工作,选择到瓷厂上班,因为瓷厂的福利待遇是最好的。
文章插图
戴家弄,解放前是窑户老板聚集的地方,隐形富豪无数。解放后十大国营瓷厂有数家林立其周围,如红旗瓷厂、光明瓷厂、红星瓷厂等等,周边的居民都是瓷厂的工人,是当时最会创造价值的人。从地理优势来看,冷粉出现在戴家弄而不是麻石弄,是有生存背景的。
文章插图
之后,冷粉呈现遍地开花之势,但都是以路边摊的形式出现,真是低估了它的出身。所以,我有理由相信,冷粉这么多年来一直无法实现品牌化发展,因为它失去了向精致化发展的可能。冷粉的今生最近几年,景德镇冷粉其实也在发展,除了拌冷粉,还有煮冷粉和炒冷粉。在配料上面,也有了一些变化,比如现在有肉沫拌冷粉,花甲煮冷粉,鱼香肉丝炒冷粉等等,大家评价口味都不错。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冷粉还搭上了网络营销的快车,在淘宝网上的销量还不错。
- 校门口“最脏”的5种小吃,却深受学生的喜爱,或许你现在也吃
- 这家海鲜小吃卖的是一种墨鱼,要45元钱一碗,让周边的邻里都非常的羡慕
- 30年前的中国小吃,看完我哭了...
- 大姐家门口摆摊卖“另类小吃”, 5毛钱一个,我只想知道它的名字
- 东北小吃界的四大天王是什么?
- 大妈挑担卖稀罕小吃,路人好奇却不买,吃货认出后50元连筐买走
- 被名字“毁了”的4个小吃,臭豆腐不算啥,牛粪火锅谁顶得住啊
- 如果给你500,让你吃一周街边小吃,你选哪个?
- 传统小吃蜜三刀,做法简单,甜而不腻,还是儿时的味道,孩子爱吃
- 合肥著名小吃街,一到晚上游客爆满,很多人都读不对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