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擒虎|正月里的这些大事 改变中国历史


韩擒虎|正月里的这些大事 改变中国历史
文章插图
编者按
在中国古代,正月并非天然是一月,但无论是哪个月,历史总会在正月岁首翻开新的一页。
——————————
正月是一年之始,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但在中国古代,正月并非天然是一月。
据胡三省注释《资治通鉴》时言,“古有三正:子为天正,周用之,以十一月为岁首;丑为地正,殷用之,以十二月为岁首;寅为人正,夏用之,以十三月(即一月)为岁首;秦……以十月为岁首”。
古代使用农历,以干支纪元,用北斗星斗柄所指方位确定月份,将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是为“斗建”或“月建”。夏朝历法以一月建寅为正月,商朝历法以十二月建丑为正月,周朝历法以十一月建子为正月,秦朝历法则以十月建亥为正月,是为夏历建寅、商历建丑、周历建子、秦历建亥。
汉承秦制,继续沿用秦历,以十月为岁首。太初元年(前104),汉武帝在司马迁等人的建议下“改正朔”,制定“太初历”,恢复夏历建寅,重新“以正月(即一月)为岁首”,后世沿用至今。
无论是十月、十一月、十二月还是一月,历史总会在正月岁首翻开新的一页,开出新的局面。
诛无道,灭暴秦
公元前206年冬十月,时值正月,秦朝首都咸阳城本应如往年一样洋溢着正月新年的喜庆气氛,而这一年却是兵荒马乱,人心惶惶,格外肃杀。
咸阳城外,“沛公至霸上”,历史正在肃杀中蕴育新的希望。刘邦借助项羽牵制住绝大部分秦军的时机,率军一路向西,抵达咸阳门户霸上(今陕西西安东部一带)。已经去掉皇帝称号、改称秦王的子婴出城投降,将皇帝玉玺、符节献给刘邦。
刘邦受降后,不满秦朝多年暴政的手下将领纷纷劝刘邦顺应六国民心民意,杀掉子婴,为天下人出口恶气。刘邦想得更长远,他明白以暴制暴无法弥合被战国末期连年战争割裂和秦朝多年暴政伤害的天下人心,只会导致列国继续对立,干戈不休。广施仁义、实行怀柔之道,才能将包括秦地百姓在内的天下万民之心重新融合。
刘邦劝众人,当初楚怀王之所以力排众议,让我率军西入咸阳,正因我“能宽容”,且子婴“已降,杀之不祥”。刘邦稳定诸将情绪后,只是将子婴圈禁,等待法律发落。随后召集秦地“父老、豪杰”,表示根据之前楚怀王的政治承诺,自己将被封为关中王,愿与诸君共治秦地。刘邦在父老的拥戴下,与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将秦朝酷法全部废除,“秦民大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然而,项羽进入咸阳后,杀死子婴,屠戮秦地百姓,失去天下人心,最终在四年的楚汉之争中被刘邦打败,自刎乌江。
刘邦建立汉朝后,群臣草莽习气一时未改,经常在朝堂之上“饮酒争功”,酩酊大醉之时“或妄呼”,甚至“拔剑击柱”。在儒生叔孙通的建议下,刘邦下令叔孙通会同鲁地儒生三十余人,制定朝廷礼仪规矩,让群臣接受严格的礼仪训练。
汉高帝七年(前200)冬十月,刘邦在新落成的长乐宫举行盛大的正月新年典礼,“诸侯群臣皆朝贺”,按照叔孙通制定的朝仪“依次奉贺,莫不振恐肃敬”。典礼后的宴席上,无人敢喧哗失礼。刘邦龙颜大悦,表示“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方知皇帝之贵的刘邦为统一政令,逐次消灭异姓诸侯王。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冬十月,刘邦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乱,回师途中路过老家沛县,遂衣锦还乡,与父老共贺正月新年。此时身体状况已经江河日下的刘邦回首一生戎马倥偬,“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起舞放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是为《大风歌》。
而“守四方”安定天下,需要的不仅是强大的武力,更要有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选拔制度,和润物无声、德润人心的文治理论。
察举选才,儒家独尊
刘邦之后,文帝、景帝顺应民心民意,实行无为而治,与民休养生息,医治战争创伤,很快呈现“文景之治”。汉武帝即位后,开始在内政外交上推行积极有为、奋力进取的国策,广揽人才。
建元元年(前140)冬十月,是武帝登基后的第一个新年正月,他向天下英才发出求贤令,下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贤良方正”是具有良好品行操守的道德模范,“直言极谏”即能指出朝廷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建议的理政人才。
各地举荐的人才汇聚到长安后,武帝亲自向他们问询治国之术,有一百多人提出了对策,其中董仲舒的对策最让武帝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