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内蒙古凤凰山1 号东汉墓壁画中被戟鞘包覆的卜字戟虽然东汉初年的骑兵一开始并未放弃骑射,但是,毋庸置疑的是,骑兵依靠高速冲锋对敌人进行长兵器刺击,成了一种杀手锏一样的技能。这就对骑兵的作战方式和装备选择产生了新的要求,事实上,从西汉末年名扬天下的幽州突骑开始,骑兵最常见的攻击手段里,挥砍和钩割的比例就逐渐减少,骑兵所用马戟的使用方式也不免有所侧重,按照学者杨泓先生的分类,铁戟的形制到了东汉就开始发生转变,一种被其称为二型二式的铁戟登上舞台,这种戟的戟刃横伸后向上翘翻,形成一个向前延伸并远小于戟刺本身的侧面钩刺,这种铁戟又被称为改型卜字戟。从结构上来看,这种卜字戟虽然依旧保留了“卜”字的基本结构,但在实际作战时,其主要攻击方式已经由钩割、刺击并重转向专门的钩割使用了,分出的戟枝——即原来由戈演化的部分,在使用时已经不再用于挥砍或者钩割,步兵使用时,可以起到了格挡敌人武器劈砍的作用,而对于骑兵来说,戟枝可以防止刺击时戟刺插入过深难以拔出。这种攻击方式的转化其实特别有意思,戟在形成之初是被归为钩兵一类的,西周早期的合铸青铜戟,甚至有不少都没有特意铸造尖锐的戟刺,而是以带钩的端部代替,这种像一边弯折成弧状的“戟刺”,最大的作用反倒是以带钩部份固定戟柄,可见当时人对于戟刺击功能的忽略。齐国崔杼发动政变,杀死齐庄公后,逼迫齐国诸大臣臣服,威胁他们如果要“戟拘其颈,剑承其心”,可见戟在当时还是一种以钩割杀伤为主的武器,但到了三国两晋时,一些文献中记载的戟,就已经开始以戟刺为主要攻击手段了。
文章插图
不过,这种使用方式的改变也体现了钩兵在兵器演进过程中的无奈,随着铠甲防御力的增加,如戟、戈这类钩兵对于敌军的杀伤力开始骤减,戟虽然有着和矛类似的戟刺,但由于戟体窄小,面对两档铠、明光铠甚至具装甲骑的马铠时,破甲能力很难与锋刃更长的双刃长矛媲美,而在制作流程上,戟刺旁延伸出的戟枝又使得铁戟的锻打制作变得更加繁复,远不及长矛类兵刃的便捷。于是,长戟被长矛代替也就成了一种必然。
文章插图
不过,这并不代表着戟这类兵器就彻底被淘汰了。虽然加工工艺繁琐,但事实上,戟枝并不是一种完全无用的设计,只不过,想要熟练运用戟,所耗费的功夫和精力,远超同时期的长矛,说白了,这是一种下限比不过长矛,但上限要略强过后者的兵器,唐代虽然已经不再将戟列为战阵之兵,但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贵,就曾经使用长戟强弓,击破高丽二十五万大军。而到了宋代,铁戟则以“钩矛”之名继续存在于军中,《增修互注礼部韵略》就在注释中称钩矛为“横刃弯曲者”,明代,这种武器则有了一个曾在《水浒传》中出现的称呼:“钩镰枪”。有人可能会觉得奇怪,无论是“钩矛”还是“钩镰枪”,都与戟之前的名字相差甚远,既然戟并未消失,为什么不保留原先的名字呢?这个啊,就与“方天画戟”有关了。在《三国演义》中,方天画戟是吕布的武器,赤兔马、方天戟,也是这位武力值爆棚的武将最标志性的搭配。可实际上,真实历史上的吕布恐怕最常用的武器并非是戟,而是当时武将们惯用的矛。至于许多影视作品中“方天画戟”拉风到爆的外形,就更不可能出现在汉代了。严格来说,方天画戟的创作原型恐怕并不来源于戟,而是源自宋代兵书《武经总要》中记载的一种兵刃:戟刀。
文章插图
▲这其实应该叫做戟刀戟刀,顾名思义,它其实是一种刀,其外形就是在矛的基础上在杆侧加装了一个月牙形状的弯刀。有学者认为,它的形象取材于唐代佛教壁画,而这些佛教壁画中那些带着各种夸张造型和饰品的戟,显然则和画师们的脑洞脱不开关系,你在这里加多画上一个钩刺,我就在那边添上一段长缨,就这样,一种完全不符合人体运动学的兵器出现了,它甚至没有什么固定的形制,帅就完了。比如日本奈良兴福寺保留的唐代天王像中,那位渡海天王手持的就是一柄加装了夸张月牙弯刀的改型卜字戟。这种魔改武器如果真的存在,恐怕唯一能使用它的,恐怕就是那些大力士了。
- 心脑血管病|当每次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我脑海里都会出现这道菜
- 中国结|张艺谋太懂了!冬奥闭幕式出现巨型中国结,美美与共!
- 出现在冬奥场馆和运动员礼包中!北京中学生用年画为冬奥献礼
-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今年的春节吉祥物在海昏简牍中出现了4次!
- 无人火锅店|成都出现“无人火锅店”!24小时营业、人均约60元,你愿尝鲜吗?
- 铺路石|石峁遗址的铺路石上出现谜样符号,直到今天,符号意义也没有揭晓
- 百余件从商代到现代的虎文化题材文物在辽博展出
- 礼盒|受疫情影响,北京有餐馆出现年夜饭退订!宅家吃受追捧
- 魔术|现实版“火云邪神”,给人展示徒手接子弹,最后表演却出现失误
- 阿勒泰地区|文化之窗|你知道最早的滑雪活动出现在我国阿勒泰地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