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县|50年不短,一辈子不长,只为守护5万座石头人


“北山看门道,宝顶看热闹。”
谈起大足石刻,白发苍苍的郭相颖依然健谈,浓厚的口音里,满怀对大足石刻的深情。在他的带领下,单霁翔和肖央走入大足石刻北山,真正领略到大足石刻的美。
大足县|50年不短,一辈子不长,只为守护5万座石头人
文章插图
图:郭相颖在《万里走单骑》节目中回忆在大足石刻的往事
《万里走单骑》第二季节目中,“万里少年团”造访重庆,探寻被誉为“世界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的大足石刻。历经了唐代、五代、北宋、南宋直至明清,不同时代下千变万化的艺术风格在大足石刻中得到融汇,让人对石窟之美啧啧称奇。与此同时,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首任馆长郭相颖也走入我们的视线。
37岁与大足石刻结缘,郭相颖始终扎根在基层。大足石刻一件事,他做了一辈子。“转瞬几十年,我真是初心不改。”
01
寂寞生活守菩萨
三本旧书为他打开石刻之门
一千多年前,在西南的崇山峻岭间,唐朝工匠在险峻的崖壁上,凿出了大足石刻的第一批造像。千百年间,斧劈刀凿延续不绝,五万余尊造像、十万余字铭文位列其中。
1999年12月,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五山”为代表的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一刻,也被郭相颖认为是人生的高光。
和《万里走单骑》里很多遗迹守护者一样,郭相颖在和大足石刻结缘前,过着普通的教师生活。1974年初,当了十年“教书匠”的他被调任至当时的大足县文物保管所。当时的大足石刻寂寂无名,连绝大部分重庆人都不知道大足县有这样一份瑰宝。
和大足石刻相伴的日子颇为艰难,但面对着《万里走单骑》的镜头,回忆起当年守山岁月的郭相颖,却依然兴奋。“一共两个人,一人守一座山。”五万多尊雕像,郭相颖和同事一同守护。“你管‘玉皇大帝’,我管‘如来佛祖’,经常性一整个月,都见不着人。”
大足县|50年不短,一辈子不长,只为守护5万座石头人
文章插图
图:郭相颖在文物修复现场
缺少人烟的孤寂绝不是郭相颖面对的唯一考验,没水没电物资匮乏的年代,位于山间的守护工作越发艰难,吃住都得靠自己。缺水的时候,郭相颖挑着桶到岩石缝里找水,早上洗完脸的水,晚上洗脚还得用。
旁人眼里难以忍受的艰苦寂寞,却让郭相颖无比快乐。每天早上,郭相颖都习惯在北山石窟走一遍,巡查石像是否损坏。久而久之,曾经也对大足石刻不了解的郭相颖,对大足石刻产生了感情。“这些石刻是什么年代凿的?背后有些什么故事?”郭相颖说,当时自己心里一直在琢磨这些。
县文管所保存了三本旧书:《简明佛学辞典》《佛学大纲》《大足石刻志略》,纸张已经泛黄,墨迹也晕染开了,却成了郭相颖了解石刻的启蒙。读完之后,郭相颖为大足石刻感到特别委屈。
此时的郭相颖,在北山安定下来了。他心里已经有了一个梦想,他想让全世界都认识大足石刻。
02
三年手绘造长卷
拒当县官当馆长
目标远大,但始于足下。1980年,国家文物局要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立“四有”档案,其中一条就是要有图像资料档案。
这可难坏了郭相颖,没有相机也没有测绘仪的他们,只能采用最原始的办法——手绘。“万里少年团”惊讶于郭相颖的决心,但他却憨厚地笑了笑,“我喜欢绘画,有点基础。”郭相颖说,直到现在退休了,他还会画画,石刻里的曾经,成了他的灵感养分。
大足县|50年不短,一辈子不长,只为守护5万座石头人
文章插图
图:郭相颖向采访人员介绍自己手绘的大足石刻长卷
三年的时间里,1米长的木制直尺,断掉的20公尺皮尺,成为了郭相颖和同事仅有的工具。但他和同事不辞辛苦,白天爬上爬下地丈量换算,晚上再借助油灯的光亮绘图。当时点的是煤油灯,郭相颖的鼻孔都被熏黑。
大足县|50年不短,一辈子不长,只为守护5万座石头人
文章插图
三年多的时间,一笔一划,一幅23.15米的手绘长卷,包含北山石刻、宝顶山石刻所有重要的石刻造像。此时的郭相颖,没有料到,这幅长卷会成为未来大足石刻申遗的大功臣。在《万里走单骑》的镜头前,回想起这一刻的郭相颖觉得,一切都像是命运的安排。
在守护大足石刻十年后,郭相颖的身上发生了两件重要的事:1984年,他被批准入党,并被任命为大足县副县长。
前者让郭相颖分外激动,入党宣誓时郭相颖觉得,工作决心和方向都更加坚定明确;但后者却让他犯了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