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鞋|刘维祥专栏 | 农闲


布鞋|刘维祥专栏 | 农闲
文章插图
布鞋|刘维祥专栏 | 农闲】文|刘维祥 编辑|淑为 图片|郑杰摄影
周末,我回到老家看看。时值深秋,庄户人大都种上了小麦,进入了漫长的农闲时光。走在大街上,偶尔见几位老太太围坐在大门内,边撕头发边闲谈,上了年纪的人勤劳惯了,撕些头发团挣点钱花,很少见到年轻妇女。与母亲闲谈。母亲感叹道:“现在的年轻妇女真闲在。以前,地里活一结束,妇女就开始忙了起来:纺棉花,经线子,织布,抹袼褙,做鞋,……。”母亲的话让我想起了悠悠往事。
以前,庄户人大都穿家做布鞋。布鞋的制作也颇费周折:妇女要先纺棉花,然后把纺成的棉线浸上水,这样就不易断;把湿线折成几股,再在纺车上拧成细绳,这就是纳鞋底的绳。这种绳子不能用尼龙线,否则,纳鞋底会还劲,不结实。接着,妇女们就该抹袼褙了。至今还记得母亲与其她妇女们抹袼褙的情景。
袼褙分布袼褙和麻袼褙两种。布袼褙是用来做鞋帮的,所选用的布大都是些家里用过的破棉布,废物利用,经济实惠。那些洋布,如化纤布,是不行的,抹袼褙不粘不挺。另外,抹袼褙的浆子也必须是小麦面的,这样做出来的鞋帮才挺实。麻袼褙是用来做鞋底的。要先把沤好的麻揭皮晒干,用梳子梳成麻瓤子。这样,妇女们就可以开始抹袼褙了。絮一层麻或铺上一层布,然后再抹上一层白面浆糊,然后再絮再铺,直到做成需要的厚度为止。
记得母亲常常和其她妇女一起,因陋就简,卸下家里堂屋上的两扇门板做铺垫。俺家的门是从富农家均来的。门板很厚实,上面嵌着一排大铁帽钉,做成的袼褙总有一些凸凹不平的坑。农闲时,阳光温热的中午,走在村里的大街上,桥头边,不时可见到铺着湿湿袼褙的一块块门板,晒着太阳,这构成了当时农村的独特一景。
布鞋|刘维祥专栏 | 农闲
文章插图
依据铰好的鞋样,在袼褙上铰出鞋帮和鞋底。鞋底是多层的,用买来的白洋布包上边,叠在一起,用铺衬垫实,然后再用白洋布裹上底,就可以用棉绳纳底了。这一道工序最费时间和精力,所以,妇女聚在一起纳纳鞋底,啦啦家常,便成了农闲时打发时光的主要方式。看一个妇女手工活是否巧,看她纳的鞋底便知。针脚是否细密结实,样式是否美观大方,穿着是否舒适,这都考验着女主人的灵巧劲。更有巧手者,做成的虎头娃娃鞋,绣图美丽生动,在集市上叫买,引起人们的一致好评和夸赞,很快一售而光。
铰好鞋帮,覆上黑布,要好的妇女则专门去到集上去买黑条绒布,覆在鞋帮外面,格外好看。把做好的鞋帮和鞋底用棉绳纳结实。这样,一双布鞋就做好了。
布鞋|刘维祥专栏 | 农闲
文章插图
以前的庄稼人爱穿布鞋。布鞋穿着舒服,底子绵软,透气性好,不烧脚。“还是布鞋养脚,现在的小青年都西装革履,光鲜明亮。却不知道,一脱下皮鞋,臭味弥漫,熏得人喘不过气来。脚丫子整天捂得结结实实,脚气,鸡眼等各种脚病都跟随而至,倒令人怀念起那家做的布鞋。”我想着。
不断想到上世纪的农村电影片段或场景:一位穿着朴素的大辫子农村姑娘,面含羞涩,偷偷塞给心上人一双崭新的布鞋,扭头而去,只留下一脸惊喜的小伙子,抱着布鞋,“嘿嘿”傻乐。布鞋是情窦初开的姑娘对爱的追求和表白。线儿长,针儿密,满含深情纳鞋底;一针针,一线线,纳出爱情甜如蜜。革命战争年代,沂蒙红嫂纳出了数万双军鞋,支援人民子弟兵上前线,唱响了一曲曲军民团结的沂蒙赞歌。
如今,平凡的布鞋由于做工繁琐,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经济美观加工迅速的机器制作的鞋已走进干家万户。但承载着一代代人美好记忆的家做布鞋还将继续留在人们的心头,经久不忘。
布鞋|刘维祥专栏 | 农闲
文章插图
布鞋|刘维祥专栏 | 农闲
文章插图
作者简介
作者:刘维祥, 鄄城县引马镇中学教师 业余写作者
壹点号心梦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