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汽车日报■北漂怎么漂回家?从绿皮车到高铁 从黄牛到加速包( 五 )

更早以前的2000年初 , 微信还没有出现 , QQ上的各种同学群、同乡群支撑起了人们的社交网络 。 过年回家 , 在群里吆喝一声 , 如果刚好有时间合适的同路人 , 便拼车回家 。 不过 , 因为当时的私家车普及率比较低 , 拼车的成功率并不高 。

到2010年左右 , 嘀嘀、易到、快的(嘀嘀与快的合并后更名为滴滴打车)等网约车平台逐渐兴起 , 跨城顺风车模式广受欢迎 。 乐于尝试新鲜事物的年轻人过年回家又多了一个新选择——“租”辆顺风车 。

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车 , 有人干脆骑摩托车回家 。

被称为“广成线”的321国道 , 自广东省广州市而始 , 经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四省 , 终点是四川成都 , 全长2220公里 。 每年春运期间 , 都有人用厚实的棉衣、绑腿、护膝、头盔和手套将自己从头到脚“武装”到位 , 成群结队地骑着摩托车沿着这条路 , 往返于珠三角和四川盆地 。

几年前 , 骑摩托车回家的大多是从事体力工作的农民工 , 他们经济能力有限 , 无法支付高昂的机票 , 又抢不到相对便宜的火车票 , 只好不辞劳苦骑车回家 , 一路风餐露宿、披星戴月 。 当时 , 携家带口、在摩托车上绑满衣服被褥甚至锅碗瓢盆的“摩托军团” , 屡屡见诸报端 。

随着铁路运力提升 , 近两年 , 骑摩托车返乡的人数明显减少 , 而且其中有不少人是为了沿途体验风土人情 。

一位拥有25年骑摩托车返乡经验的“摩友”表示 , 他已经慢慢地迷恋上摩托骑行 , 条件好了 , 摩托车越买越贵 , 骑行也从无奈变成了爱好 。

回家的方式五花八门 , 除了摩托车 , 还有人骑自行车 , 甚至步行数百公里走路回家 。

据中新网2018年2月报道 , 当年春节前 , 在浙江工作的河南小伙儿张少洋花十几天时间 , 骑车1000多公里回家 。 骑行过程中 , 他和同行的朋友在雪地上点篝火取暖、用户外炉具煮方便面当晚餐 , “痛并快乐着” 。

号召年轻人骑车返乡的民间活动“春骑中国”从2016年开始举办 , 第一届活动只有108人参加 , 从北京、上海、深圳3个城市出发 。 到2018年 , 已经有全国20多个城市的1.5万人参与 , 其中80%以上是90后大学生 。

在另一则《华商报》的报道中 , 2016年12月27日 , 27岁的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小伙陈执军耗时一个月 , 从深圳宝安步行回家过年 。 他每天步行60到80公里 , 总算赶在农历年腊月三十那天回到陕西镇安家中 。 这一路长达1700公里 , 他穿坏了3双鞋 。

也有些时候 , 生活在大城市的子女忙于工作无法回家 , 思念儿女的父母便踏上了进城的“反向春运”之路 。 百度地图《2020年春运出行预测报告》预计 , 重庆、北京和广州将成为今年反向春运的目的地城市Top 3 。

结语

无论是正向或是反向春运 , 人们回家的渴望都未曾消减过 。 只要一家人团聚在一起 , 亲人的所在就是家 。

一部韩剧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

年迈穷困的外婆搭出租车去看望远嫁的外孙女 。 行至途中 , 外婆据实相告无法支付车费 , 被司机赶下车 。 这位老人便继续在原地再打一辆出租车 。 如此往复 , 几次被赶下车之后 , 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