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大到建筑,小至钱币,天圆地方渗透在古人的艺术生活( 三 )


那么方圆如何在家具上形成美感?细究起来,明式家具上的线条是生成气韵的基本条件,如宋代郭若虚所形容的“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就像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的表现力都是依附于线条之上的。中国艺术中的气韵不同于西方的韵律,后者停留在线条本身的形态,而前者却是超越了线条,追求精神的自由,如荆浩称王维作品为“笔墨宛丽,气韵清高”,宛丽就是圆,清高就是方。明式家具的基本构成单位中,方直与圆弧的线条都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以圈椅或者官帽椅为例,各个构件融合了多种线条的构成形态,直线、弧线、S形曲线、斜线等,这些线条以方圆为基础几何形态,都具有跃动的节奏和生命力,呈现出中国书法的笔墨意象,或挺拔秀丽,或一波三折,显示出了生动的气韵。
建筑|大到建筑,小至钱币,天圆地方渗透在古人的艺术生活
文章插图
圈椅
此外,紫砂壶无疑也是方圆哲学的集大成器物。在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中,不施釉的紫砂器相比瓷器,更注重素面素心的艺术效果;而在紫砂造型中,方与圆正是最基础的表现元素,例如,圆在一把壶的构造里是最有弹性的几何形,壶体从外观看就是各种曲线的有机结合,内含丰富的美学原则,而方器与圆器的结合,成为紫砂最奇妙的造型组合。这方面最具典型代表的器型便是传炉壶,传炉壶的整体造型呈四方,鼓腹饱满,棱角淡化呈圆鼓状,三弯流胥出,壶鋬耳形,与壶流相呼应。壶盖以压盖式与壶口密合,呈方形圆角,唇边厚实,盖面平弧微穹。这种器型方中有圆,圆中寓方,比例均匀,珠圆玉润,堪称方圆合一的最传神体现。紫砂器的造型追求简练,其点、线、面的运用和过渡都至关重要,着重表现其素雅、简约之美。曲线的处理要以曲、柔的力道之美,展现紫砂弧面结构,而方折的处理又不能呆板僵直。这些看似简单的方圆构造,也就成为匠人赋予茗壶个性的艺术源泉。
建筑|大到建筑,小至钱币,天圆地方渗透在古人的艺术生活
文章插图
紫砂壶
传统书写中,汉字结构总体外圆内方,这与书法艺术讲求不平衡中的平衡这一审美追求相契合
方圆哲学对中国古代艺术的渗透,书法的例子同样典型。
很多人说中国人的汉字是方块字,这个说法更多是针对印刷体而言,而在传统书写中,汉字结构总体是外圆内方的。线条的方向与长度变化,是古人在造字过程中处理空间造型的基本形式。从书法的角度看,同一个字因左右两个边线在方向上的变化,从而使各自形态具有趋于圆与方、向与背、开与闭的视觉变化。同样,线的长短也可以使空间产生差异,两个字因左部的竖画与右部上下两个横画在长度上的变化,使字型具有了趋于连与断、离与合的视觉趋向。书法艺术讲求在不平衡中的平衡,让线条在变化中体现其流动的节奏韵律,汉字外圆内方的特征,与书法艺术的这一审美追求是相契合的,比如方笔斩截爽利,给人以内柔外刚、精神外露之感,而圆笔圆劲饱满,给人以外柔内刚、气质含蓄之感。汉字的内方产生总体的一种平衡与和谐,而外圆能够形成流动不滞、无穷变化的艺术效果,也保证了书写的结体能够不断地走向开放,使得书写过程更加契合文人性情里不拘的自由。
建筑|大到建筑,小至钱币,天圆地方渗透在古人的艺术生活
文章插图
黄庭坚书法
以北宋黄庭坚的书法为例,其结体内紧外松,每个字几乎都有笔画向四面伸展,内方外圆产生了强烈气势,最终形成非常强烈的动感。乍一看来,东倒西歪,但又字字稳当,章法和谐。黄庭坚的用笔,打破了晋、唐以来起收提按的规矩,变成随心所欲的线条流走。写到精彩处,他自己都得意非凡。他跋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帖》堪称神品,自己也非常满意,说:“他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得意之词,溢于言表。内方保证了书法艺术不至于走向无所依凭的、没有骨架的境地,就像初唐四大家之一的虞世南在《笔髓论·契妙》里说:“如水在方圆,岂由乎水?且笔妙喻水,方圆喻字,所视则同,远近则异。”可以说,中国人的书法是一个以中心点为圆心而构成的圆,进而形成由一点而发散的具有无穷变化的意象性符号。如同方与圆构成万物存在的方式与品格,汉字也不例外。
作者:利维
编辑:范昕
责任编辑:王彦
建筑|大到建筑,小至钱币,天圆地方渗透在古人的艺术生活】*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