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对别人的情绪格外敏感?” | 共情能力太强会更不开心吗( 四 )


所以说 , 在关心他人的处境时 , 当你发现自己总是其中的“主角” , 那么 , 你很可能就是处在不恰当的共情之中了 。
基于你自己立场的理解 , 很可能并不是对方真正的遭遇和处境 , 也会让对方感受不到你的关心或理解 。
3. 过度付出
不仅如此 , 若人们会陷入过度的、不恰当的“共情担忧”之中——总觉得自己对他人的幸福快乐负有责任 , 就不免会在关系里过度付出 。
当你发现这些信号:自己的付出常常并不是对方主动提出的 , 而你自己享受于“付出”带来的满足感、或是觉得别人少了你就会一事无成 , 同时 , 你也不允许对方拒绝你的帮助 , 甚至做出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承诺和付出——你便很可能也是处在一种不恰当的共情之中了 。
而这种付出是伤人伤己的 。
你不仅会为过度的牺牲和给予而感到精疲力竭 , 还可能会因为一时无法照常地帮助他人而感到不必要的愧疚 。
更甚的是 , 对方也并不会因为这种付出而获益 , Ta很可能会觉得自己被迫接受了许多“帮助” , 感到自我的成长和独立被剥夺 。
你又会进而因为对方的“不知感恩”感到愤怒 。
* 痛苦的人更容易陷入不恰当的共情之中
我们曾提到过经历创伤的人 , 共情他人的能力会更强 。
不过 , 他们也相对更容易陷入不恰当的共情之中 。
这是因为他们过去所遭遇的痛苦经历 , 使得他们更可能在共情别人的时候 , 不自觉地代入自己的回忆和感受 。
他们本能地在别人的经历中寻找共鸣 , 这种潜意识中自我安慰的意图 , 却往往可能让他们囿于痛苦 , 不能自拔 。
“为什么我对别人的情绪格外敏感?” | 共情能力太强会更不开心吗
本文插图
“为什么我对别人的情绪格外敏感?” | 共情能力太强会更不开心吗
本文插图
真正的共情和上述的两种对他人情绪敏感的情况之间有一个本质上的区别:共情的出发点是为他人的利益 , 而不是为自身的利益——共情是为了理解、体谅和缓和他人的苦难 , 而并非是出于自我保护 。
那么 , 正确的共情应该怎样做呢?
1. 保持自己的情绪边界
保持情绪边界 , 很重要的一点是学会区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
研究发现 , 提升对自我的内感受力 , 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持情绪边界 , 区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
而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正念练习来提升自己的内感受力:

  • 找一个安静而舒适的空间
  • 静静地倾听自己的心跳声 , 并从1开始数自己的心跳
  • 若在你数数的时候 , 你觉察到自己的内心有一些其他的念头出现 , 数字便归零 , 你重新开始数你的心跳 。
另外 , 与保持个人边界一样 , 你需要自我坚定来维护自己的情绪边界 , 即不过多地位他人的情绪负责 。
如果你的朋友总是在不开心的时候来找你倾诉 , 你就需要有意识地去防止自己过多地卷入到对方的生活与情绪状态之中 。
2. 想象对方而不是自己
Buffone等人的研究发现 , 当我们想象自己正在经历对方的遭遇时 , 我们大脑中与自身痛苦相关的区域会被激活 , 不仅如此 , 我们的身体也会随之出现一系列应激反应 , 如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等 。
为此 , 他提出我们在认知上共情对方 , 为对方设身处地地考虑时 , 需要从想象自己转变为想象对方 。
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去问自己“对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 Ta的性格、Ta的优劣势;那么 , Ta在事情发生时 , 会有怎样的想法和感受呢?” 。
这些问题 , 能够及时防止我们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到对方的痛苦遭遇之中 。
3. 停止过度付出
另外 , 我们也需要避免过度付出 。
除了通过前文所提到的那些信号意识到自己是否在过度的付出之外 , 你也可以在行动前 , 先问问自己“如果我得不到任何实质性的回报 , 对方也不会为此感激我 , 我仍然会这么做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