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宁宁
“冬有千窗雪,花落成思念。一季风华,一季如约。”这是一句很多情的歌词。时光从花明柳媚丰盈的春日,瘦成了天寒地冻的冷冬小寒。想必先人有着极其浪漫的情怀,只是小小的一个节气便被描绘得如此唯美。
家在华北,古河细沙、老村黄土,滋养出了妙趣横生、五彩斑斓的童年时光。记得充满期待的腊八粥,那可是牵连岁月的通行证。喝过腊八粥,就迈进了年的门槛。
腊月廿三,迎来“小年”。各地过“小年”,日子不尽相同,从这天起,人们开始忙碌起来了,做迎接过年的准备。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寄托着人们辟邪除灾、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家家户户把屋子里里外外清理打扫一遍,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庭院,掸拂尘垢蛛网。接着祭灶爷、办年货、写春联、贴窗花……淳朴善良的人们,通过忙碌渴盼更好日子的来临。
乡间的女孩子们,最喜欢穿上新衣服。那时,兄妹众多,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来说,让孩子们都有新衣服着实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不管生活如何清苦,每年除夕,枕头下面总会有一件让子女惊叫连连、爱不释手的新衣服,只有穿上了新衣,才有过年的快乐与趣味。
记忆最深的那年,已近除夕,新衣服还没有影儿,天天跟在母亲后面追问。日子飞快地过去,新衣服总也见不到,急得坐卧不安。终于,年三十那天,父亲从集市上买了一块花布,母亲拿去找本家婶婶现剪现做。晚饭后,家里人挑灯夜战,布满油渍的煤油灯,跳跃的火苗,映着墙上不断晃动的身影。在担心与期待中进入梦乡,一大早被鞭炮声吵醒,一睁眼惊喜地发现,新衣服整整齐齐地叠在枕头边。那时,年味萦绕在欢悦的心底。
从小在农村长大,能吃上一顿美味的年夜饭,就感觉非常幸福。饭菜上桌,才觉得真正过年了,屋里房外、大街小巷,走到哪儿都能闻到年的味道。那时,总想着要是天天过年该有多好啊。
大年三十那天,平时一向冷清的厨房开始热闹起来,全家老少齐上阵,通宵达旦忙。一大早,母亲便会烧一锅开水,然后麻利地拔着鸡毛,嬉笑的小孩子则围在旁边,一边咽着口水,一边极力想象着鸡肉的味道。
各家女孩儿通常也会有小小的收获,那就是用鸡毛做毽子。当时,盛行踢鸡毛毽,鸡毛洗干净晒干后挑出形状最好的几根,放在一个细细的塑料管子里,然后,用钉子将汽水瓶盖里的胶皮垫和塑料管子固定在一起,一个鸡毛毽就做好了。
大年三十的年夜饭是四季当中最丰盛的一顿,既是对过去一年的总结,也是为来年图个吉祥好兆头,可谓“倾其所有,极尽奢华”。在北方,家家户户过年要包饺子,大家围坐在桌边,看着滚烫的锅里翻滚着饺子,冒着扑鼻香气,盛在碟中的各种美味佳肴,吃上一口,满口留香。谈笑间,不知不觉,窗外已是雪花纷飞。
【 鸡毛|【文化周刊·布谷】贮存年味儿】快过年了,儿时的味道,记忆中的乡愁,悉数萦绕。思绪喧腾中,忽觉香气袭人,原来是书桌上馨香明艳的水仙花开了。
- 韩慧英|见证南北文化交融 山西文水“采茶调”的前世今生
- 艺术培训|德州市文化馆2022年“德艺课堂” 春季公益艺术培训开始招生!
- 文化节|沪上首家传统文化传承中心——“北站传统文化传承中心”揭牌成立
- 中国艺术|新文化地标展现中华瑰宝魅力
- 俞军|俞见|咏春
- 营养均衡|冬瓜丸子汤
- 刘毅:塑造上海工业历史文化遗产的“城市IP”|M50弄堂计划 | 艺术
- 新德里|印度新德里壁画艺术丰富民众生活
- 蒜片|西芹炒白干
- 培根|海鲜意大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