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南阳发现远古文明大量遗址遗迹的历史定位及其时代价值探析( 四 )


南阳浅山丘陵地带,目前发现30多处在岩石上磨刻成的圆盘状远古文化遗存,圆盘中间有凸起,凸起内有爻窝;圆盘上还刻有多少不等、排列有序或成组成对的爻窝,有的还刻有日月图形、天文星象图等(如北斗七星、北斗九星、昴星团……)。圆盘中间的凸起,有的三层,有的两层,个别的一层,圆中套圆(见《河南日报》2021年3月9日第13版、14版)。2020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组织考古学界、天文学界等多学科的专家团队,对卧龙区谢庄镇田营村的“圆盘状文化遗存”进行了深入考察、研究、测量,最后认定为具有定季节和时刻功能的“日晷”,也是具有宇宙论意义的天文星象图。其年代虽尚难确定,但初步推测其形成年代很可能早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天文台,学术意义重大。
这是一处独特的岩刻形式的天文台,具有新石器时代的文明特征。石刻圆盘状具有日晷的功能,既可以定一年中的季节,又可以测一天中的时刻,同时也是宇宙天文图;在其东南和东北方位有“旦”“月”两个形似文字的刻画符号,其意义非凡,应是冬至、夏至日出的方位。这种“岩画天文台”,从天文学的角度推开一扇探索新石器时代文明的新窗口。
目前,发现圆盘状远古日晷30多处,主要分布如下:
南阳市卧龙区谢庄镇田营村、安皋镇太清观村、潦河坡镇后庄村和尚坡;鸭河工区皇路店镇、孟山村下潘沟组、大新庄村小新庄、高嘴坡;南召县石门乡黑石寨村黑石寨、小店乡关庄村;方城县清河镇杨庄村、霍口村、小谷庄村、杨庄村,古庄店镇库庄村老鸹石沟、韩岗村,独树镇代岗村;唐河县祁仪镇板仓村、马振抚镇关地村。与南阳山水相邻的驻马店市泌阳县春水乡蛤蟆村、羊册镇棠梨沟村均有发现。
发现这么多的远古天文台(日晷),充分说明一年四季的划分,24节气形成,每年12月份的界定,每天12个时辰的确立,均诞生在南阳远古农耕时期。上古时期观天授时,非一般人能为,掌握在天下最高权力王的手中。《论语·尧曰》记载“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意思是:“舜,天文历法你一定要亲自操作实践,把测日影的表控制在手中,掌握中正治理天下。”典籍告诉我们,当时观天授时由王掌握,并把观天授时当成统治天下的一种有效办法。以上发现和史书记述,说明中国天文历法发端于南阳。
(三)远古祭坛
符号|南阳发现远古文明大量遗址遗迹的历史定位及其时代价值探析】考古发现,祭祀活动在1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经存在。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祭祀活动愈加频繁。《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左传·成公十三年》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可见,原始社会部落的祭祀活动是头等大事。祭祀的对象是神灵,神灵又分自然界的神灵和祖先人格化的神灵。祭祀要建祭祀场地,祭祀自然界的神,如天、地、太阳、月亮、高山、河流等,是在野外建祭祀场地,称为“坛”。祭祀人格化的神灵,如伏羲、神农、轩辕等,在屋内设祭祀场所,称为“庙”。
远古祭祀活动多,祭坛肯定很多,祭坛用石头堆垒,就保存下来了。目前在南阳发现远古祭坛有20多处,主要分布在:
南阳市卧龙区安皋镇的狼背猪娃山、谢庄镇的磨山、潦河坡镇赵老坟村的九岩山,南召县南河店镇竹园村的石人沟山、四棵树乡白草跺村海拔1045米的定南针山,鸭河工区的孟山,方城县独树镇的灵山、杨楼镇的子房山、张沟村的燕子顶山,唐河县马振抚镇关地村、湖阳镇的杨寨村、紫玉山,祁仪镇板仓村海拔170米处的山包上分别建有祭天祭地的两个祭坛。原归南阳管辖的泌阳县春水乡蛤蟆村、羊册镇擂鼓台山等地均发现远古祭坛遗址。
祭祀可以巩固王道统治,调整内部的关系,缓和出现的社会矛盾,限制一些人的行为,达到秩序管理的效能。祭祀还让人缅怀祖先,激发人们的孝思,表达对祖先的崇拜和感恩。
远古祭祀是有等级的,《左传》记载:“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天神、地神是由天子主持祭祀的,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之人只能祭祖先和灶神。据考证,南阳区域发现的祭坛有的祭天,有的祭地,是当时最高统治者的专一祭坛。尤其是南召县石门乡石柱寺山发现炎帝黄帝会盟碑、盟誓台,其中一方形石钺内壁刻有“三皇”雕塑,应该是华夏民族祭祀祖先的最早的石刻雕塑,也是祭祀人格化神的最早的实物证据,是“庙”型建筑的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