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版年画|武强年画:那些被收藏的木版 永远不会再沾上颜料了( 二 )


每天早晨起来,吃完早饭,韩金刚就会穿上围裙,坐上工作台。那是一个简陋的桌子,上面架着一座台灯,一张陈旧的电脑椅。椅子上还有一个按摩器,可以按摩腰椎和颈椎,刻版的人,常年伏案,大多颈椎不好,有个按摩器,可以让工作时间延长许多。
木版年画|武强年画:那些被收藏的木版 永远不会再沾上颜料了
文章插图
韩金刚正在刻版。新京报采访人员 王颖 摄
刻累了,他会走到院子里,让眼睛、脖子和手指也歇一会儿,韩金刚的院子里,摆满了收购来的杜梨木,院子里有电锯,他会自己改成木板,随时备用。
如今,杜梨木也不好收了,这种野生的梨树,只能接花生大小的果子,没有人吃,而且,树长得很慢,一尺左右的直径,得百年左右才能长成,坚硬而细腻,可以在上面刻出精密的花纹。
木版年画|武强年画:那些被收藏的木版 永远不会再沾上颜料了
文章插图
韩金刚展示刻版的杜梨木。新京报采访人员 王颖 摄
艺术都在日用之中
就好像刻版的手艺一样,至少要两三年工夫,才能刻出一块能用的版。一开始学的时候,可能看起来像那么回事,但印出来之后,线条、转折、角度,许许多多细节,都会暴露出刻版的问题,要么线条断了,要么深度不够,要么不够流畅,像一幅小学生的涂鸦。
院子外面,这个名叫乔疃的村庄,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华北村庄,村庄外是广袤苍凉的田野,冬天的寒风在光秃秃的平原上呼啸而过,完全看不出来当年家家户户生产木版年画的盛景。
“以前多,现在很少了,我们这个村子,就剩我一家了。周边的村子里,也几乎找不到了。”
艺术都在日用之中
“年画要满”,在马习钦的院子里,这位老手艺人说。
和国画讲究留白的传统不同,年画要喜庆,要圆满。整个画面,不能留太多的空白,所以设计年画的绘画者们,总要想办法让线条结构均匀地分布在画幅的各个部分。
木版年画|武强年画:那些被收藏的木版 永远不会再沾上颜料了
文章插图
喜庆的武强年画。新京报采访人员 王颖 摄
中国人过年,讲究圆满丰裕,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辛苦一年的人们,在年终岁尾,更愿意用丰富的食物犒赏家人,用浓烈的色彩装点节日。
年画完美地满足传统居民对春节的想象和期待,构图丰满,色彩鲜艳,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素材,足以成为寄托愿望的载体。
和生活一样,每一幅年画的制成,都需要经历漫长的工序和打磨。完整的杜梨木,改成木板,用刨子推平,再用砂纸仔细地打磨光滑,还要上一层香油。这可以让表面变得更细腻,也让坚硬的木头稍稍软化,适宜雕刻。香油干了以后,将画好的画,用糨糊粘在版上,再等待糨糊干透,用清水沾湿抹布,轻轻地把纸擦掉,画上的线条就留在版上了。
木版年画|武强年画:那些被收藏的木版 永远不会再沾上颜料了
文章插图
雕刻好的木版。新京报采访人员 王颖 摄
雕刻木版,讲究“陡刀立线”,刻刀有很多种,有鹰嘴刀、剔刀等,鹰嘴刀的前端并非普通的刀尖,而是类似鹰嘴的弯月形,适宜刻画线条,剔刀则用来剔除空白部分,让线条凸显。
刻完的线条并非直上直下,而是梯形的,这样有利于印刷。一块版刻成后,可以印1万到2万张。如果线条直上直下,很容易磨损断裂。
木版年画|武强年画:那些被收藏的木版 永远不会再沾上颜料了
文章插图
木版上雕刻的线条是梯形的,这样便于印刷。新京报采访人员 王颖 摄
其实,不光是线条,在拓印之前,所有的步骤,都要为最后的印刷服务。比如图案设计,要利于雕刻,普通的绘画可以极其细腻和复杂,但如果用于雕版,则很难表现出来,或者刻出来后,用不了几次就坏了。
在木版年画的制作中,雕刻是最麻烦也是最累的工序,但并不是一次性的,事实上,一块雕版,通常要经历多至十多天的雕刻,如果刻坏了一块,也不意味着一块版废了,手艺人们有自己的方法,把坏的部分剔除,补上一块新的木材,续上线条继续刻。手艺精湛的人,可以做到毫无痕迹。就如生活一般,在修修补补中,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年画并不总是古老
木版年画的出现,是开风气之先的产物。
雕版印刷刚刚成熟的年代,它就进入了寻常人家的生活之中。在过去的时代,木版年画几乎占据了寻常人家所有可以张贴的空间,门画、中堂、对联、条屏、窗画、灶画、斗方、灯方、桌围……陈贺芝总结了30多种武强木版年画的形式,构成了北方农村最浓厚的年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