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第一届胶东散文年选最佳作品奖系列--王力丽( 二 )


才三十来岁的苏轼已觉“寂寞山城人老也”,不免回忆往昔,往事就像昨天的梦,时时萦绕在心中,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元宵节不久,苏轼就将那个肝肠寸断、椎心泣血的梦写成了千古悼亡词第一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结发妻子王弗离世已十年了,“十年生死两茫茫”,旧时的情和好,怎能轻易忘掉,“不思量,自难忘”。远在千里之外的孤坟又有谁去祭奠哀悼?“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你我分别十年,都已满目疮痍鬓发如霜,我们相逢还能相认吗?“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昨晚的那个梦恍如实景,“夜来幽梦忽还乡”。你如过去一样对镜梳妆,“小轩窗,正梳妆”。我们面对面的站着,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纵有千言万语也止不住泪洒千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在每一年你的忌日,让我如何不想你,只好在月夜下松林中黯然销魂泪洒衣襟。“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与王弗的千年爱情,让万人感叹。用情之深,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思念之久,是衣带渐宽终不悔,此情可待成追忆;离别之痛,是花自飘零水自流,别时容易见时难;上苍太残忍了,天不假年,天人永隔,山盟虽在,锦书难托。即便是娶了新人的苏轼,也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或许还要怕人询问,咽泪装欢。
每次默念这首悼亡词,都不免泪眼婆娑,一种苍白无助的凄凉感涌入内心,上天给予一份美好,又残忍的剥夺了,人间最苦莫过生离死别,我们无法把握死亡,就像落花流水春去也,那是自然的一种现象。苏轼虽然写下了千古第一悼亡词,但也超越了一种生死观,顺时知命,自己成为自己的依靠,走向一种成熟达观,安详平和。
三、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渐渐地,苏轼由初来密州时的寂寞沮丧到关心参与时事,看到密州的种种不公不平之事,就积极上书朝廷为民代言,申请减免税赋,并和百姓一起灭蝗、兴修水利。苏轼从过去的笔锋尖锐直言无隐到亲切宽容宁静成熟,变成一个热忱洒脱、平和悠闲的人,即便贫穷到去城郊寻杞菊食之,也能扪腹而笑。
不管是顺景还是逆境,苏轼都会在生活中挖掘快乐,对大自然的美由衷的喜悦,对生活中的乐事也发自内心的的享受,把普通贫穷的生活过得悠闲如诗。
相比起杭州的公务,在密州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苏轼游遍了周遭的常山、马耳山、卢山等,还把城北一个荒废的台子修葺,苏轼的弟弟苏辙根据老子所言“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起了名字,叫超然台。
修好的第二年春天,就呼朋唤友登上超然台尽赏密州春光,正值春雨纷纷,风吹柳斜,高台下是“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一种来自于天地间默契的喜悦传遍了他的身体,真正想要的生活如此简单,活在自己喜欢的大自然中,大自然最养心,没有必要迎合别人的期望,了解自己的内心,聆听内心的声音,时光易逝,人生难再,从今天起做个幸福的人,“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从古至今好多的台因诗词或人物而著名,如山东胶南的琅琊台,因为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迁都于此,号令诸侯而闻名天下;陕西咸阳的凤凰台更是以李白的一首“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而流芳百世;铜雀台有其名无其实,大多存在于史书汉赋、唐诗宋词里,但犹有杜牧的这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而记忆深远,但我觉都比不上密州的超然台,苏轼的诗词书画散文等方面代表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而苏轼在超然台上写下了天下第一中秋词“明月几时有”以及脍炙人口的“诗酒趁年华”,这些词作无人可企及,超然台因人因诗而著名,由天下第一才子,作了天下第一中秋词,因此将超然台唤作“天下第一台”也无可厚非。
超然台上的苏轼真正的超然了,从他写的《超然台记》可清晰的看到他的思想脉络,可以为岁月为时代悲哀,但不为自己悲哀,知足常乐,旷达超然,吃什么重要吗?只要有快乐的心态,喝薄酒,吃果蔬,照样可以微醺,可以充饥,可以“乐哉游乎”!古今中外的都是一个道理,人的欲望是无穷的,选择了物欲,那使人快乐的东西就很少了,欲壑难填就会让人焦虑悲哀,这就是人被物局限了桎梏了,而不能自由驰骋在事物之外。
苏轼难能可贵的是历尽劫波初心犹在,在中国历史上的文人没有比苏轼遭受的境遇更惨的了。但苏轼在经受了“乌台诗案”等种种磨砺后依然还能坚强地继续生活,热爱生活,因为,他坚信,生命,只存在于自由的精神生活之中。所以,没有心怀愤怒、不平和抱怨,也不绝望,更不苟且地活着,“有生何处不安生”,内心如这个台子的名一样超然物外,无往而不乐,满是喜悦明丽,也无风雨也无晴。因为谁也无法抗拒生命中的阴晴圆缺和悲欢离合,缥缈孤影如何,竹杖芒鞋怎样,鬓如霜,又何妨,万事古难全,身安一床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