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书法,是有严格标准的|晨读 | 张怀瓘

判断书法美不美,究竟有没有标准?
古人眼中的书法,是有严格标准的:
我国最早的书法理论家蔡邕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为书之体,须如其形,若望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纵横有象者,方得谓之书矣。”李冰阳云:“于天地山川得方圆流峙之形,于日月星辰得经纬昭回之度,于云霞草木得霏布滋蔓之容,于衣冠文物得揖让周旋之体,于鱼虫禽兽得屈伸飞动之理。”显然古人认为大自然是书法形神动态之美的源泉,备万物之状者,才称得上是书法,才能使书法获得美感,达到高妙的境界。
说到书法,是有严格标准的|晨读 | 张怀瓘
文章插图
古人还有一种审美标准。钟繇云:“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孙过庭云:“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故可达其性情,形其哀乐。”刘熙载云:“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这种观点显然与前者不同,认为书者的情感学养才是书法美的源泉,书法是书者内心轨迹和情感的物化——人心营构之象。
也有持相融观点的。如周星莲云:“写,置也,输也。置者,置物之形;输者,输我之心。”显然他认为书法之美,既取法大自然,又来自书者的内心世界。
由于书法的风貌不同,古人又有不同的审美取向: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欣赏规范、严正的中和之美;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则青睐简淡、率真的自然之美;而禅宗却钟情虚静、灵性之美。
千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有定论。难怪唐代书法理论大家张怀瓘感慨道:“考无说而究情,察无形而得相……何其不有,何怪不储。无物之象,藏之于密,静而求之或存,躁而索之或失,虽明目谛察而不见,长策审逼而不知……”可见中国书法玄啊!什么都有,又什么都无,什么都不肯定,又什么都不否定。
对于古人的观点,今人看法不一:反对者认为,书法仅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与大自然和人的情感毫无关系,谈不上再现大自然之美和表达书者的内心感情。人们在欣赏书法时产生的情感,只是从书写内容和书法形态中产生的联想,线条本身是不具备某种感情的。古人的审美思想已不能解释现代的流行艺术,传统美学已陷入巨大的审美困境,必须废黜,重建审美体系;赞同者认为,古人的审美观是经过历史检验的,是先哲智慧的结晶,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我们应该敬畏它保护它传承它,而不是抛弃它否定它。
说到书法,是有严格标准的|晨读 | 张怀瓘】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我的看法是,对古人书法审美观的争论,也许永远得不出统一的完美的结论,因为书法是一种哲学,哲学不是教条的结论,哲学是一种不断地思考,没有最终答案。(王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