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下场造车的必然与决然


互联网巨头下场造车的必然与决然文章插图
【互联网巨头下场造车的必然与决然】投稿来源:懂懂笔记
百度终究还是亲自下场了 。
在多次与数家传统车企爆出造车“绯闻”之后 , 1月11日百度终于官宣了自己的造车计划:正式组建智能汽车公司 , 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 。 据悉新公司将独立于母公司体系 , 保持自主运营;吉利控股集团将成为新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持有少数股权) , 两者将基于吉利的浩瀚SEA智能进化体验架构 , 共同打造新一代智能汽车 。
百度作为三大互联网巨头之一 , 与车企之间达成合作组建汽车公司的模式 , 有点儿类似于此前阿里和上汽联合组建的智已汽车 , 不过有别于上汽主导的模式 , 此次百度的野心更大 , 对新公司拥有绝对控股权 。
在外界看来 , 无论是新能源车还是无人驾驶领域 , 百度都没有赶上第一波浪潮 。 起了大早赶了晚集之后 , 2021亲自入局新造车战场的百度 , 能否搏出一个未来?
百度造车已经晚了?
2017年4月 , 百度以阿波罗计划开始涉足自动驾驶领域 , 此时的汽车OS只能说是一个技术方向 ,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产生效益 。 所有此后很长一段时间 , 百度的股价和市值都是在谷底 。
就在这几年间 , 行业内也是风云突变:苹果放弃了“盈利无期”的泰坦计划 , 谷歌的姊妹公司Waymo宣布终止制造自有品牌电动汽车 , 转而聚焦于自动驾驶技术开发平台 。 反观国内新造车势力 , 一度在生死线徘徊的蔚来、小鹏、理想起死回生 , 近期市值都高升至数百亿美元(蔚来更是逼近千亿) 。 至于出电动汽车的领头羊特斯拉 , 股价在2020年的涨幅更是超过700% 。
只有在发力技术方向的同时发力产品方向 , 才能缩短人工智能在百度发展进程中的爬坡期 , 所以 , 百度智能汽车在2021年终于落地 。
虽然市值不代表一切 , 但有句老话可是说过:是可忍孰不可忍 。 更何况 , 一众互联网巨头、IT巨头都不想错过这个智能化新造车浪潮 , 纷纷亲自下场 。
此次百度官宣造车之前 , 阿里就和和上汽联合成立了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智己汽车” , 并于1月13日在中美英三地同时发布了IM智己旗下的两款新车型;滴滴宣布与比亚迪联合打造专供网约车市场的电动汽车D1;苹果也被证实正与多家全球汽车大厂洽商开发自动驾驶电动汽车的合作;华为则是在去年11月与长安、宁德时代共同宣布联合打造高端智能汽车品牌……
在互联网巨头造车的一系列布局中 , 百度显然不是最快的那个 。 但是近期的造车举措 , 却是最让外界感到意外的 。
相关汽车行业资深观察人士对懂懂笔记表示:“2021年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 , 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就是智能化的重要性将会超越电气化 。 ”
近两年来 , 新造车势力与传统车企都在从纯电动汽车向智能化造车发力 , 在这一过程中智能化的核心技术是每一家的竞争重点 。
汽车行业的智能化转变中 , 对于数据、算法等技术的需求会变得更加旺盛 , 这正是互联网巨头的优势所在 。 作为过去几年在AI、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技术方面投入大量精力的互联网巨头之一 , 相较于其他互联网公司 , 百度造车似乎更有底气 。
对此 , 相关汽车行业分析师对懂懂笔记表示:“从国内一众互联网巨头的业务布局来看 , 百度着重押注AI , 所以它没有太多的腾挪空间 。 作为国内最领先的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型企业 , 其同时还具备相对领先的高精地图、车联网技术 。 智能汽车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重点 , 百度是必须把握住这个机会的 。 ”
至于合作伙伴的选择方面 , 吉利的优势对于百度意味着什么?
该分析师指出:“自动驾驶的技术升级与迭代 , 数据是最重要的那部分因素 。 而数据只能通过车辆不断的跑才能持续积累 。 为什么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相对领先一些 , 就是因为全球每天有大量的特斯拉汽车在不同的路况下形式 , 帮助其快速积累数据 , 也就是它的影子模式 。 而相比之下 , 互联网公司比如百度、Waymo此前只能通过自己少量的汽车来进行路测并积累数据 , 这个效率相比特斯拉太低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