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顿河|枕上诗书闲处好( 二 )


我工作后的沾化,县城小,工作之外没有太多的业余生活。春去秋来,雨雪霏霏中,消磨时间最好的方式就是买书、读书、订报、看报。那时的电子读物不像如今这样普及,很少,只有纸质书籍、报纸、期刊才是最普遍的阅读方式,我家里的书籍也多是在那个时间段逐渐积少成多的。买书去的最多地方有两处,就是县城最繁华路口东侧的新华书店和西侧的家和超市,家和超市原来是沾化的百货大楼,后来转型,被家和超市盘了去,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家和超市专门在一楼辟出很大的空间做成了书籍专柜,陈列了一排一排书架,摆满了各种书籍,还细分了类别。有些书籍虽然有盗版嫌疑,但因为包罗了生活百科、文学艺术、逸闻趣事、探险秘闻、科普常识方方面面,还是顾客盈门,家长带着孩子买书的更是趋之若鹜。我现在家里书架上的不少书籍,如《神奇的中医》《不生病的智慧》《学会感恩》《生活的艺术》和一些精选散文集、小说集都是从家和买的。家和的路东边就是沾化的新华书店,新华书店都是正版的上好图书,家里不少的精装书籍,人民文学版的四大名著,《平凡的世界》、《百年孤独》等都是从新华书店买的,有的到现在也没有舍得开封,平时读的也是其他出版社的版本,家搬了几回,但是这些书一本也没有舍得丢,到现在还在家里的书橱上静静立着。
静静的顿河|枕上诗书闲处好
文章插图
在我买书读书的那些日子里,有几本书还有过几个有趣的故事呢!这就是我文中提到的《静静的顿河》和《放逐与回归—苏东坡与其同时代的人》两本书。上大学的时候,我的一位同班同学从烟台市里的新华书店买了《静静的顿河》,四卷本的,当时的价格才29元钱。看完后借给我看,我欣喜若狂,废寝忘食读完了一遍,嫌不过瘾,还想读,我这同学看我对这套书也着实喜欢,就便宜售卖给了我,我更是欢喜有加,还给书包上了封皮。工作后有时间就翻开来读上一段,平时就把四本书放在书橱的显眼位置,伸手就能摸到,抬眼就能看到,到现在和那套《鲁迅全集》一样,一直是自己的心爱之物。那本《放逐与回归——苏东坡与其同时代的人》我第一次在烟大图书馆里看到。放逐与回归,好多年,我的精神体验也在东坡与同时代的范仲淹、欧阳修、梅尧臣、苏辙、曾巩、王安石、司马光、苏门四学士群像式的悲欢中共振着。后来,我从一个旧书市场发现了《放逐与回归—苏东坡与其同时代的人》,如获至宝,想也没想就买了下来。后来回家后,我家里当老师的洪星哥借去了,知道那本书在我心里的分量,看完后不久就还给了,我还是工整地摆着书架上,有时间就与东坡和他同时代的那些人对语着,悲欢着。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即令在电子书籍风行的今日,也总会有人不离书香,手不释卷。富余的时光里,坐在窗前,远山如黛,耳畔沐浴着山间吹过的花草清香,静听天籁无声,深思沉潜在一卷历史或文学的闲书中,那感受是很与众不同的。读书是一个与作者在他所建立的世界里的交流和对白,是一个融入了自己感性和理性认识的思辨过程,如果在读的过程中自己也不自觉的用文字力行着,读书又是一个深度解剖自我的过程。读书真好,正因为经常的有书香带给自己的这种与众不同,所以出行走到哪里,我第一要做的就是到有书的世界里徜徉。
然而,我也发现世事在起着一些细微的变化,虽则微不足道,也是在重新建构着我对读书的认知和体验。前不久我出行在济南站候车,以前坐扶梯上了二楼候车大厅,去往青岛方向的北边候车区就是一个卖书的连锁店,我从那里买过《世界是平的》《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出发》和《穿布鞋的马云》等名著和畅销书籍,对那店面也很是熟悉,这次去的时候,书店撤柜了,换成了食品饮料超市,我很是怅然,走到服务台问了一下,服务台的服务人员告诉我:“现在都看手机和电子书了,哪里还有买书读书的,卖不动,就撤了。”这个理由很牵强,却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静静的顿河|枕上诗书闲处好
文章插图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想起千年前的清照,自幼饱读诗书,一生才华横溢。到了晚年,也是出口成章,“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花褪残红青杏小”,“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没有一句诗不是一幅清丽婉约的奇景。“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虽是久病初愈,霜染鬓丝,生活中依旧不缺诗和远方,这是清照一生的真实写照,每个人的生活又何尝不该是这样呢!读书吧。读和看是不一样的。读书用心,是在思考,看是在浏览,容易遗忘。读书读久了,会给人有立体感,浏览再多,人也不过是一个个体的平面,没有精神的涵养在里面。几天前我就立下了2022年每天再忙也要读5篇美文的计划,并一直在坚持着。“寒生点滴三更雨,喜动纵横万卷书。”陪你一起读书吧,等到来年冬天,沉在书卷中,看是否能觅得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