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图为陈晗晟。 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呼和浩特1月11日电 题:内蒙古画家陈晗晟:35载墨海泛舟,画笔绘就乡土中国
作者奥蓝
“画画的人,总对自己不满意,觉得下一幅会更好。”1986年,21岁的陈晗晟从农村初进城市,师从中国著名水墨人物画家张峻德。如今,他的水墨画已在业内颇有名气,却总是表现出由衷的谦和。陈晗晟的画构图独特,以乡土生活、草原生活题材为主,展现出民族传统与现代生活的交融。
【 画家|通讯:内蒙古画家陈晗晟:35载墨海泛舟,画笔绘就乡土中国】11日,已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内蒙古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的他在画室接受了中新网采访人员的专访。
文章插图
图为陈晗晟正在与研究生交流。 受访者供图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中国画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背景下,中国画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是美术界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采访人员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最初水墨画大都是手卷式,古人将画卷展开细细品味,尺寸相对较小,对人物的描摹比较概括和程式化。而现代社会展示空间越来越大,作品规格变化不小,对人物形象的深入刻画也不是传统绘画的逸笔草草所能实现。
文章插图
图为《大通道》系列作品。 受访者供图
陈晗晟的探索路径是:坚持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努力借鉴西方绘画的语言。“我觉得,实现了以新的水墨方式来介入时代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渴望与努力。”
“其实前辈早就在做这件事情了。”陈晗晟梳理说,康有为提倡以西画写实精神改良中国画,徐悲鸿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
“这些思想和理论对中国画的发展是有意义的,也产生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但这种主张对中国画自身本体的发展发生龉龃。因此,坚持‘故步不封,师承有自’的主张也一直与其较劲”。陈晗晟话锋一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既要满足新时代人的审美需求,优秀的传统笔墨又非常宝贵,怎么办?关键是要拿捏一个度。”
文章插图
图为《大通道》系列作品。 受访者供图
这些年,陈晗晟反复尝试的,就是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和吸收借鉴西方绘画语言中找平衡。这些年来,他笔耕不辍,成绩斐然。
“在题材的选择、绘画语言探索的初级阶段,我其实没有明确的思路和办法,大多是惯性使然。”陈晗晟的早期作品以自己熟悉的西北农村生活场景和西北农民为主,运用已掌握的较熟练的笔墨语言创作。作品很有生活气息,业内评价也不低,但陈晗晟认为还是过于大众化。“毕竟,十个优点不如一个特点嘛。”
2003年之后,陈晗晟的绘画题材开始从西北农村生活逐步转变成了北方草原生活。“创作内容变了,画法也需跟着变。一批草原山水画的实践,使我找到了对生活经验表达的具体价值。草原的山水风貌没有传统的笔墨范式可以援引,我只是让笔墨随心性游走,直觉地表现生命的大自然。”
文章插图
图为陈晗晟早期作品。 受访者供图
陈晗晟的水墨人物画基本不着色,偶一为之,也是淡淡的色彩掩映在黑白之间。主要的色彩全凭墨色本身的浓淡变化。有业内评价称,他的画,让水墨的丰富变化体现出中国画的高度写意性。他特别擅于用简洁的构图和简约的色彩,述说一个撼动人心的故事。
“我希望我的画法不仅跟以前的我不一样,也跟业内其他画草原的画家不一样。”
“我曾对草原生活和草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在陈晗晟的不少作品中,生发出其对自然、社会、精神、人文诉求和关怀,翻开画册,这样的作品比比皆是。
系列作品《大通道》中,牧人骑马走在横穿草原的柏油马路上,望着远处驶来的吉普车……“生活气息和民族气息浓厚,朴实感人,体现了民族传统与现代生活的交融。”该系列中的一幅作品还入选《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书中如是评论道。
“如今的我依旧始终不满足,始终在变,我有属于我自己的笔墨语言,我有我心中最想表达的图式。我也鼓励学生们努力探索。”作为一名硕士生导师,陈晗晟希望学生们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
- 画家|沈明《九曲溪雪月幻想》附跋文
- 成忠郎|2月26日丨授官职赐金带 南宋画家备受礼遇
- 雍忠卓玛|藏族女画家单手作画:唐卡改变了我的人生
- 密莱|《盲女》是著名油画,有人相信:盲女通过画家的笔,看到美好世界
- 博物馆|俄军登陆乌克兰敖德萨 藏有“最伟大海景画家”作品的博物馆安全如何?
- 画家|拯救心灵:梵高的自画像
- 绘画|藏族女画家雍忠卓玛个展亮相拉萨 以心为印执着绘梦
- 秧苗青青|从无臂舞者到足画家,他用脚“画”出人生的阳光
- 李京波: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画笔刻画家乡的绚丽多彩|代表委员之声| 中国美术家协会
- 上海滨江长卷|带着小朋友临摹《上海滨江长卷》,海派钢笔画家汪伟民期待未来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