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德机构抹黑冬奥称“别吃中国肉”!专家:中国禁用瘦肉精严过美国

“别吃中国肉”,在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仅剩24天的时候,德国反兴奋剂机构给运动员们送上的这一“提醒”明显带有抹黑中国的色彩。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11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说,这两年中国畜禽类产品抽检合格率在98%以上,在中国吃到瘦肉精的几率“基本可忽略不计”,而作为冬奥会的东道主,中国必定会为各国运动员提供100%安全的食品。在全球体育迷热切期盼冬奥会开幕之时,一些反华势力也在抓紧最后的时间抹黑中国、唱衰冬奥。除了“担心”运动员会“误食兴奋剂”,还“担心”运动员会“受监控”,“担心”冬奥会期间“疫情失控”,“担心”英特尔、可口可乐等西方企业“不顾新疆人权问题”在冬奥会上做广告……总之,为了阻止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这些反华势力也真是操碎了心。
瑞士奥委会驳斥德机构论证
1月10日,德国体育通讯社(SID)以“瘦肉精:NADA警告不要在中国吃肉”为题报道称,德国国家反兴奋剂机构(NADA)再次提请运动员们注意,在北京冬奥会期间食肉可能隐含“无意中使用兴奋剂”风险。该机构指出,“中国肉”可能被俗称“瘦肉精”的合成代谢物——盐酸克伦特罗污染。
报道还称,迄今,曾发生多次运动员因瘦肉精导致的尿检呈阳性事件。比如前短跑世界冠军克拉布,还有前环法自行车赛冠军康塔多,后者坚称自己是因为吃了在西班牙买的牛排导致药检呈阳性的。
这篇报道不长,却得到多家德国和西方媒体的转载。法新社11日也引用NADA发布的新闻通稿称:“如果可能,应避免食用肉类,并应与营养学家讨论选择替代食品。”
据《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采访人员了解,NADA是一个独立的民间基金会,于 2002年7月在波恩成立,其目的是打击兴奋剂的使用,但该机构因为没有能力进行独立调查,许多结论都是引用第三方机构,常常引发争议。《环球时报》采访人员调查发现,这并不是NADA第一次发出类似警告,德国《明镜》周刊去年11月30日就曾引用NADA的警告称,“在中国食用肉类的风险在增加”,称“顶级运动员在中国应避免吃肉”。NADA当时引用德国科隆体育大学的一项研究结果称,“在兴奋剂检测呈阳性并去过中国和墨西哥的运动员中,大量地发现他们曾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
冬奥会|德机构抹黑冬奥称“别吃中国肉”!专家:中国禁用瘦肉精严过美国】瑞士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一瞥报》去年12月25日对上述报道进行了批驳,称德国科隆体育大学的研究对象总共只有20多人,包括从中国和墨西哥回国的,因此这个论证显得不够充分。报道称,瑞士奥林匹克委员会已经与国际奥委会讨论了关于“瘦肉精”的问题,“国际奥委会向我们保证,运动员的餐饮是最高标准的,包括肉。我们相信这个保证”。报道还引用瑞士奥委会的说法称,“由于参加冬奥会的运动员将在封闭的泡泡中活动,因此食用受污染肉类的风险更低于在一般条件下进行的比赛”。
中国禁用瘦肉精严过美国
实际上,德国经常出现“瘦肉精”问题,该物在德国常被掺入牛和猪的饲料中。而美国畜牧业则允许使用莱克多巴胺等瘦肉精激素,所谓的“莱猪”也随着台湾岛内民众抗议民进党当局进口美国“莱猪”的风波而在大陆变得家喻户晓。
“美国之音”11日报道称,就德国NADA机构的最新声明,他们联系了美国反兴奋剂机构、美国奥委会和残奥委会等,希望了解他们对运动员食用中国肉类产品是否也感到担忧,不过尚未收到回复。文章还说,长期以来,反兴奋剂机构一直提及中国生产的肉类中存在瘦肉精污染的风险,“尽管最近没有报告任何案例”。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朱毅11日对《环球时报》采访人员说,中国在禁用瘦肉精问题上采取的是“一刀切”政策,任何一种瘦肉精都不能用,去年上半年中国还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瘦肉精专项整治工作,“就算有被遗漏的角落,现在也都被清理干净了。”朱毅说,相比美国目前还允许使用二代瘦肉精,中国肉类的安全性显然要超过美国。因此,一些国外机构对中国瘦肉精问题的担心是多余的,也反映了他们对中国食品安全现状的不了解。
1月9日,在被媒体问到关于冬奥会食品安全保障的问题时,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冀岩表示,针对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总共制定了24部规范,其中一部是确保运动员、奥运工作人员食品安全可靠。北京市统一规划使用了冬奥食品总仓,所有运动员食品按照“统一采购、统一验收、统一检测、统一贮存、统一配送”的“五统一”原则,经检验检测合格之后进入总仓。总仓建立了严格的疫情防控工作机制,构建了食品全流程运输配送和运行服务保障机制,实现食品安全,物流顺畅,供应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