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负重的李书福,十年后终于挺直腰板


忍辱负重的李书福,十年后终于挺直腰板文章插图
十年前 , 吉利“蛇吞象”全资收购沃尔沃 , 但是却无法直接使用沃尔沃技术 , 李书福不得不忍辱负重 , 承诺两者保持高度独立 。 十年后 , 吉利要与沃尔沃完全合并 。 李书福为何敢“出尔反尔” , 因为时代变了 , 中国车企腰板硬了 。
1、忍辱负重十年?2010年 , 偏安于浙江于一隅的“乡下小伙子”吉利 , 迎娶了出生于瑞典的“北欧豪门公主”沃尔沃 。 李书福冒着熔断的风险斥资18亿元 , 从美国福特手中全资收购了沃尔沃 。 不过 , 公主从来都不是那么容易娶进门的 , 虽然手握100%的股份 , 但是协议明文规定 , 吉利不能直接使用沃尔沃的核心技术 。 李书福不得不忍辱负重 , 承诺两者高度独立 , 对沃尔沃“放虎归山” , “吉利是吉利 , 沃尔沃是沃尔沃” 。
忍辱负重的李书福,十年后终于挺直腰板文章插图
2、李书福“出尔反尔”?【忍辱负重的李书福,十年后终于挺直腰板】事实上 , 李书福答应沃尔沃保持独立 , 自然有运营管理方面的合理性 , 但是更多的是反映出李书福妥协、退让和无奈 。 大型跨国车企存在专利壁垒和霸权 , 对核心技术层层封锁 , 即使李书福拿到沃尔沃100%的股权 , 也不能直接获得和使用其核心技术 。 李书福只能妥协 , 不能强来 , 否则历史悲剧就会重演 。 当年上汽花费40亿收购韩国双龙汽车 , 后来却被双龙汽车工会 , 以上汽要窃取双龙技术为名驱逐 , 40亿真金白银打了水漂 。
所以 , 李书福只能曲线救国 ,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 通过其他间接方式获取沃尔沃的相关技术 。 作为沃尔沃的主人家 , 在自家拿点东西还需要偷偷摸摸 , 确实很屈辱 。 但是李书福隐忍十年之后 , 终于决定不忍了 。 在吉利2021年新年致辞中 , 李书福表示将重启吉利与沃尔沃完全合并重组的谈判 。 这说明 , 这场“婚姻”十年之后 , 吉利才得以进入沃尔沃的洞房 , 完全得到沃尔沃 。
忍辱负重的李书福,十年后终于挺直腰板文章插图
3、因为时代变了?为何李书福如今敢于放弃关于吉利和沃尔沃高度独立的承诺 , “出尔反尔” , 要将两者合并 , 完完全全得到沃尔沃呢?因为时代变了 , 十年时间 , 包括吉利在内的中国车企的腰板挺直了 。 十年前 , 中国车企的实力非常孱弱 , 大型跨国车企根本就不看在眼里 。 2010年 , 没落多年的沃尔沃全年收入都有106亿 , 而吉利的营业收入不过100亿 。 当年李书福跑去美国谈判收购事宜 , 福特的掌门人不屑一顾 , 受尽了轻视和屈辱 。
忍辱负重的李书福,十年后终于挺直腰板文章插图
但是时至今日 , 包括吉利在内的中国车企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 让欧美日跨国车企不得不正视 。 长城哈弗带领中国自主品牌 , 在SUV市场力压合资品牌 , 长期霸占着销量排行榜前几名;长安汽车王者归来 , 销量火爆的CS 75和逸动 , 具备了与合资品牌一较高低的实力;而吉利已经连续四年蝉联自主销冠 , 帝豪和博越长期与合资品牌分庭抗礼 , 而且在CMA超级架构平台上诞生的领克品牌 , 与红旗一起成为抗衡豪华合资品牌的中流砥柱 。
忍辱负重的李书福,十年后终于挺直腰板文章插图
时代变了 , 吉利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弱小的吉利 , 市场占有率已经接近7% , 超越很多合资品牌 , 与一汽大众处于同一水平 。 就像吉利需要沃尔沃一样 , 沃尔沃现在也非常需要吉利 。 沃尔沃电动化转型 , 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 , 但是过去因为估值等原因没能成功上市 , 而与吉利合并 , 不仅可以优化资源配置 , 降低成本 , 而且可以方便共同上市 , 有利于从资本市场获取更多的融资 , 从而实现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