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骂胡适10多年,为何后者从不还口?晚年胡适:鲁迅是我们的人( 二 )


周胡二公,对待彼此关系的态度,何以会差异到如此吊诡?很多人借此评判鲁迅为人,其实也不够客观。
鲁迅骂胡适10多年,为何后者从不还口?晚年胡适:鲁迅是我们的人
文章插图
我以为,这里面的核心点,反倒在双方性格,尤其是成长环境太不一样了。“性格即命运”,这种因素,表面上属于细枝末节,但在关键时刻却往往左右人的判断、态度乃至处世方式。其余还有一个要素,应当在从属之列。
他们二人,都是昂藏丈夫、正人君子,不是小人。但他们的为人性情、格调,又的确是非常背离的。他们是同道而殊途,用现在话说,他们都是好人,却不适合一路走,不是一对稳固的CP。这必然会导致他们的疏离,也必然会使得彼此的观感不同,态度差异。
图\至今常见的绍兴老城区居民
鲁迅自小备受艰辛,遍尝人情冷暖,仿佛生来就已老,性格是沉郁冷峻的,偶尔暖意的流露,也是世故与沧桑的过滤,经常显得心胸褊狭,睚眦必报,易怒易躁,自然是有的。他一生几乎只有敌人没有朋友,与人交往基本都是凶终隙末,可以说,他的为人为文,夜色的忧郁、冰川的冷郁、地狱的肃杀往往兼而有之,那是一种即便喝毒酒也丝毫不怕死的凄厉的风味。平实地讲,就心理状况而言,他多少是不大健康的,甚或有些病态的。
而胡适之,生长徽州,在母亲的慈爱中成长,一路顺遂犹如天助,入上海、考取庚子赔款、留洋镀金,20来岁入主北大成名教授,名满天下,四海争识,这一切都潜在地影响到了他的为人情志。他的性格,本就是宽厚豁达、平易近人的,加上人生顺利、及英美信仰的加持,更让他的为人仿佛一切都在光天化日之下,没有暗影。他不是虚伪,而是真宽仁,敞亮,“其心休休然,其如有容”。我在十几二十岁时,尤其崇敬他这一点,总觉得做人就该做此等人。
鲁迅骂胡适10多年,为何后者从不还口?晚年胡适:鲁迅是我们的人
文章插图
图\胡适老家——绩溪上庄
所以,一旦鲁迅意识到胡适在理念上与他背离时,必然顺着他性格逻辑,投枪匕首,冷嘲热讽,色见乎辞,不稍假借;而胡适呢,一生只有别人当他是敌人,他几乎从不公开交恶于人,往往以德报怨,是非判断只存乎内心、见于行事,口角之争从不是他所乐见乐为的,所以他对鲁迅的谩骂一笑置之,自然也是性情的惯习所致。
更何况,他一生都很佩服鲁迅的为人、学识与文章,至死都认为鲁迅是他的同道中人呢。胡适晚年,在写给雷震、吴相湘等人的书信中,不断怀念故友鲁迅。鲁迅认定他是“敌人”,他只是付之一笑。
鲁迅骂胡适10多年,为何后者从不还口?晚年胡适:鲁迅是我们的人
文章插图
可以说,双方言行的差异,并非是君子小人之分,反倒都是因为心中存着一个“道”字使然:
鲁迅认为胡适不再是他的朋友,批评他不是私怨,而是出于“公道”;而胡适的不以为意,既是笃于"友道”,也是忠于彼此所共奉的某种“道义”、以及如何让古老而落后的中国更加现代的共同选择的“道路”理想而已。
鲁迅骂胡适10多年,为何后者从不还口?晚年胡适:鲁迅是我们的人
文章插图
鲁迅骂胡适10多年,为何后者从不还口?晚年胡适:鲁迅是我们的人】只是,“道可道,非常道”,同一“道”字“道”理,他们的看法都太不一致了。鲁迅看不上胡适,是因为胡适不符合他的期待;而胡适始终敬重鲁夫子,在他至死都认定,鲁迅与他是同路人。而我,从来都相信,若泉下有知,他们二人是会相逢一笑泯恩仇的!